-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艺术管理的任务与机制20160418.ppt
创意文化作为社会资源的最大意义 “创意经济时代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在于,它不仅能够带来经济增长和繁荣,更能使人类的整体潜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美]弗罗里达:《创意经济》,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从促进物的丰裕到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正是创意文化作为社会资源的最大意义所在。 由于创意活动的性质、人员结构和组织方式,决定了城市创意文化资源既有分散性、民间性特点,又有区域化、公共化趋势。 案例:深圳文联 近年来市文联领导带头深入创意基层蹲点或挂职,有的直接参与了对大芬村产业升级(从行画到原创)的策划和观澜版画基地的筹建,有的到动漫企业、俱乐部做顾问、技术指导,有的本身就是原创歌曲、流行歌曲创作和制作领域里的领军人物……他们抓住各区文艺特长和创意生长点,与区委区政府联合打造区域创意文化名片,如与宝安区联合实施了“劳务工文学服务系统工程”;他们与有关部门协调,利用一些空置厂房或建筑,经过具有符号意义的艺术装修,吸引外地艺术工作者“落户”,形成具有集聚效应的创意文化基地。 实现文联在新形势下职能功能的拓展,在构建全民创意城市的社会变革中,成为 创意文化的培育者 创意生产的引导者 创意活动的策划者 创意团体的组织者 创意人才的服务者 在创意项目开发和创意人才经营中,创意生产的引导角色十分重要,由此,出现了一种新的职业,叫做“创意思路引导师”(Creativity Facilitator),或者创意导师(mentor)专门从事创意激发、特别是跨专业、跨领域的创意激发工作。 “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这句从美国硅谷到华尔街的流行语,现在已经流行到了中国深圳的文艺界。 艺术还是商业 曾有知名学者担忧管理的商业语言侵蚀艺术的特殊价值,抨击艺术管理者不懂艺术,对艺术世界的特殊性不甚关注,损害艺术的本性。 这些艺术管理者,在著名的商学院受训,关注的只是如何将艺术等同于其他商品出售。他们对此毫无歉意,丝毫不涉及浪漫的情感问题。 ——汉斯·哈克(Hans Haacek) 这类新训练出来的艺术管理者,……表明,人们不应从艺术中寻求愉悦,而应寻求市场回报。 ——约翰·皮克(John Pick) “艺术究竟是独立、批判性的活动,还是商业、娱乐与附属性社会事务,则始终存在着争议”。 ——查尔斯·兰德利《创意城市》序言 也有学者持相反观点,竭力为将艺术作为一种商品形式而辩护,比如贾恩卡洛·波利蒂(Giancarlo Politi)。他认为艺术自古受赞助,离不开市场。艺术的商品化并不会影响艺术创作和欣赏的质量。“市场是决定艺术品质的最健康的过滤器。” 市场既无心肝,也无情感,它只服从艺术体系所确立的价值观念。现代艺术体制包括批评家、策展人、收藏家、博物馆、美术馆、画廊和媒体,市场从这类体制中接收一切输入产品。他们构成艺术管理者和艺术机构,左右着艺术发展的健康程度。 职业敏感性训练Tips 你怎么看自2014年底以来风波不断的“本山传闻”? /2015-02/28/content_7711605.htm [新闻]以艺术语言为桥梁 纽约上演中国欢乐春节 中国美术如何走向世界 要建立并完善我国历代美术经典作品的系统陈列的长期展示。在欧美各国大多数城市都有大大小小各种美术博物馆陈列该国、该地区历代名家名作,面向社会,公众可以欣赏艺术,并了解该国文化,而我国从首都到各大城市却没有系统陈列各个历史时期美术名家名作的场馆,而是把这些经典束之高阁,深藏库房。不只是对国人,特别是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缺失,而且不利于对外进行文化展示和交流。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建立相关的美术博物馆。 在近些年来赴国外的各种美术展事中,有不少展览良莠不齐,信息混乱,影响甚微,甚至有负面影响。还有部分策展者完全按照西方价值观、艺术观,照搬照抄西方的艺术形式策划的展事根本不能代表我们当前国内美术发展、美术创作的整体面貌和水平。 吴为山:“文化小康”呼唤文化管理人才 2015年全国两会提案 广东某地级市,经济发达,文化设施建设也很高端:仅造型现代、空间充足、设施完备的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就有好几处。但每天参观人数有多少呢?一位美术馆负责人告诉我,基本上徘徊在二三十人左右。 这不是个案,而是很多文化场馆共有的疼痛。原因何在?或许可以找出很多--没有好的展览、好的宣传、合理的时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湖南省长沙市2025届高三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pdf VIP
- 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A4直接打印版.docx VIP
- 《商品学》(第2版)1-11章题库章节练习题答案全书测试题参考答案含原题.pdf VIP
- 23ZG210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空心方桩.pdf
- 心理咨询师考试发展心理学知识习题.docx VIP
- 02S515排水检查井图集 .docx VIP
- (高清版)DG∕TJ 08-2165-2015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docx VIP
- 3.3.5患者参与医疗安全(达B档).doc VIP
- 道口开设施工合同5篇.docx VIP
- 九一八国旗下演讲稿《勿忘国耻吾辈自强》.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