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三季度事故汇编.docVIP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十年三季度事故汇编

近十年(2002-2011)三季度事故回顾 一、事故单位:特车分公司 事故经过: 2002年9月13日18:05分,特车分公司泵工海ⅹⅹ和修理工张ⅹⅹ修理新J-05051号泵车上的变速箱,使用“QL-I型螺旋拉顶多用机”(简称:拉力器)拉取齿轮支撑轴承时,张ⅹⅹ手扶着拉力器壳体,泵工海ⅹⅹ操作拉力器操作杆。在上下顶压了几次后,拉力器千斤已承受拉力,泵工海ⅹⅹ接着用力向下压操作杆。由于拉力器卡盘是铸造件,母扣罗纹表面存在砂眼,因表面刷了防锈漆,第一次使用,连接时没有发现砂眼,工作过程只卡盘内扣突然脱扣,拉力器突然失去拉力,海ⅹⅹ用力下压的操作杆一头压在自己的右脚上,造成右脚踝骨骨折。 原因分析: 1、拉力器卡块螺纹孔处存在铸造气孔,整个螺纹抗剪切力不足,导致螺纹滑扣,螺杆脱落,属于不合格产品。 2、没有把好进货检验关。 3、拉力器无合格证。 4、拉力器使用没有操作规程。 二、事故单位:试修分公司 事故经过: 2004年8月27日,试修分公司试修三队在塔试修基地调试车载150T钻机过程中,11:25时卡ⅹⅹ、大吐ⅹⅹ、亥ⅹⅹ等三人收排绳器时,因排绳器杆子长(2.40 m),下轻上重三人扶不住,导致排绳器倒向钻机滚筒左边,亥ⅹⅹ(司钻)为躲避排绳器碰伤慌乱中从钻机平台上跳下(地面到钻机平台距离1.30m),右脚先落地,当时脚腕肿起,不能走动,后立即送轮台县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右踝关节内踝骨折”。 事故原因:1)亥ⅹⅹ安全意识不强,事先未识别到潜在的风险,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2)试修分公司在施工作业前,未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没有防范意外的措施,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预防措施:1)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风险意识。2)在施工前,组织员工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并制定出防范意外的安全措施。 三、事故单位:塔试修分公司 事故经过: 2004年9月6日凌晨4:00,TK215井进行分离器流程管线固定工作,当时郭ⅹⅹ用榔头打地桩,范ⅹⅹ站在采油树处检查流程连接情况。采油树距打桩处约6米远,郭ⅹⅹ打地桩时,地桩顶端一钢片在榔头的冲击下斜向飞出打入范ⅹⅹ颈部,送库尔勒二七三医院诊断为:“颈部异物残留” 事故原因:此次事故属意外伤害,但塔试修分公司对施工现场的危险点源识别不全、风险识别不到位,没有防范意外的措施,也是事故的原因之一。 四、事故单位:试修分公司 事故经过: 2004年9月25日,试修分公司修井三队在TK236井下完酸压管柱后,接开发处通知当日必须甩开设备,26日要进行酸压作业,并给要了一部50T吊车,因修路堵车5小时,15:15吊车才到井(吊车司机和搬家车队安全员)。在甩净化罐过程中发现吊车司机操作不规范(吊臂不收、千斤不收、档不摘收千斤)。21:30开始吊钻台,当时机械技术员张ⅹⅹ要求吊车司机持好负荷,由东风随车吊卸斜拉筋,厂家服务人员要求把稳定销卸掉,当时司钻卡ⅹⅹ不同意,最后还是听了厂家服务人员的意见,卸掉了稳定销。随后厂家服务人员郭ⅹⅹ和司钻席ⅹⅹ在钻台上配合随车吊卸斜拉筋,当最后一个斜拉筋底部销子去掉时,站在钻台上的厂家人员和卡ⅹⅹ在卸顶部销子的刹那,钻台向吊车方向位移25cm,吊车司机一紧张马上将吊臂往下放,吊车头也翘起1m左右,钻台快速下坠2m左右,吊车司机把钻台吊稳后缓慢下落,钻台上的人也平安落地,而配合作业的东风随车吊吊臂因钻台下落被拉弯。 事故原因: 1)50T吊车拔杆伸展不到位,吊钩与吊物不在一条垂线上,承上重力后,形成一个水平方向的分力,当斜拉筋载荷释放后,瞬间吊钩与吊物寻找新的平衡,吊车司机发现重物向自己的车移来时,慌忙下放大钩,使平台下落归位,从而使我方配合作业的东风随车吊吊臂受力变形,这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本井次日要进行酸压施工,甲方要求当日必须把设备从井口甩开,当时另两支队伍(完井队与酸压队)已在井场等候,且因修路又使车辆晚到5小时,因此任务紧、黑夜作业也是促成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3)大修三队现场负责人努ⅹⅹ分工不明确,且与搬家车队安全员监督不力,未能发现吊钩与吊物不垂直,是此次事故的又一原因。 4)钻机厂家无具体的操作规程,现场服务人员指挥在拆斜拉筋前就打掉了稳定销,这是造成钻台下落的另一原因。 5)大修队扩容速度快,该队人员技术素质差,且大部分以前未接触过修井作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6)修井大队在出现了一次钻台倒塌事故后,未及时做出相应的作业指导书,管理上有漏洞。 防范措施: 1)以后拆、装钻台必须由有丰富拆装经验的人员现场指挥,并对吊车安排专人指挥,让司机充分了解施工意图; 2)向厂家索要操作规程; 3)制定立、放钻机作业指导书; 4)加强职工技术培训,使其都能了解施工程序,及时发现事故隐患; 5)尽量避免夜间作业,实在要干必须保证照明; 6)组织召开现场分析会,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