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xVIP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学习目的和要求(一)深入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二)深入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三)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学习重点和难点(一)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历史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北洋军阀的统治(一)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二) “二次革命”(1913)1.北洋军阀掌握内阁实权2.北洋军阀统治中国1.宋教仁遇刺2.“二次革命”的发动3.“二次革命”的失败(三) 护国运动(1915--1916)(四)护法运动1.袁世凯复辟帝制2.孙中山号召讨袁护国3.蔡锷、李烈钧等打响护国战争1.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2.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护发运动3.南北军阀妥协,护法运动失败袁世凯复辟帝制宋教仁遇刺《二十一条》签字(1915年5月)“中华帝国之玺”和洪宪“皇帝之宝”唐继尧蔡 锷 黎元洪 冯国璋段祺瑞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领导护法运动 孙中山任海陆军大元帅民主与专制较量国家利益进一步丧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尊孔复古思想泛滥“夫去一满洲之专制,特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 ”中国向何处去? “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中虽然是不反对共和,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中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是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 “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路径魏源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求强”、“求富”“师夷长技以制夷”变法维新资政新篇三民主义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 《新青年》创办民权、平等、进化论指导思想:北京大学、《新青年》主要阵地: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民主、科学基本内容:1915年9月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6年9月起《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1880-1942)安徽怀宁人胡适(1891-1952)安徽绩溪人李大钊(1889-1927)直隶乐亭人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DEMOCRACY--民主SCIENCE--科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安徽绩溪人《文学改良刍议》《朋友》后改为《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一场前所未有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没有揭示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制度的必要性。 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偏向。 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思想怀疑和保留 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形式的进一步暴露。 第三、 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更使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疑问。梁启超一战后到欧洲考察后指出: “全社会人心都陷入怀疑沉闷畏惧中,好像失了罗针的海船遇着风遇着雾,不知前途是生是好。”“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欧人自己亦对于其文明之真价,不得不加以反省。”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师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 。” “这种痛苦的经历,对中国的先进分子来说是一件好事,旧的路走不通了,就会寻找新的出路。” ——毛泽东 ”东洋文明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 “世界非有第三种文明崛起,不足以渡世危崖。” 新文化运动后期知识分子队伍的分流: 以胡适为代表的一部分人继续沿着资产阶级的道路走下去; 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部分人继承了科学和民主的思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