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制机制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的现实意义.docx

创新体制机制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的现实意义.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新体制机制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创新体制机制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这充分表明我党惩治腐败的决心,但由于各项机制、体制的建立远远落后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不能满足现实斗争的需要,我们所面临的反腐败形势仍很严峻。为此,创新体制机制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体制机制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当前,制度预防腐败体系中的一个主要缺陷是治理腐败的制度建设较滞后和权力监督的“虚化”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忽视重点领域。腐败是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无法避免的副产品,大多涉及财物、事项、人事等权力领域,并伴随着利益而产生。现如今的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涵盖十分广泛,大到党政机关决策,小到官员吃食出行,可以说面面俱到,但却没能将这些重点领域突出出来,没有以这些权力领域的反腐机制为主线,统领整个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立,致使有的领域体制机制过于空泛,有的领域体制机制的建立却没有实际效果。事实上,无论在容易发生腐败的人事制度、行政审批,还是经济领域的招投标等权力运作的各个环节,都有不同形式的规章制度,其内容涵盖了党纪、政纪直至刑事处罚,但收效却未能令人满意。  忽视制度落实。一些党员干部犯错误,除了主观上的因素外,制度不落实是个重要因素。目前,大部分腐败问题都有相关的制度进行治理,有些不止一个制度,但缺少与之配套的制度落实,即没有执行制度和惩戒制度。如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由于它只是县处级以上干部的个人工资、奖金等收入的申报,并不是家庭财产申报,而且不公开,缺乏监督,即使不申报或者谎报,最严重的后果也不过批评教育或党政纪律处分。而美国法律规定,相关政府公职人员必须如实填写家庭财产申报单,交由廉政署审查,并接受新闻媒体和公众的查阅。一旦公职人员违反财产申报规定,轻则罚款,重则将受到刑事指控。  忽视权力监督。现行的权力机构经过多方面的改革,已有一定的改善。但权力过于集中和忽视权力监督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体制转换,市场配置的力度还弱于行政指令的力度,权力监督还弱于权力的滥用。尤其是对主要领导干部缺少监督和制约,常常造成“一把手”独掌天下,一言堂、家长制和盲目决策。权力过分集中,缺乏民主又缺乏制约,忽视权力监督发展下去,必将造成权力监督的“虚化”,导致权力的绝对化和权力失控,最终走向腐败。原陈希同、成克杰、李嘉廷、刘方仁、程维高等人在自身的政治生涯中也曾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从而使他们“德高望重”,“一言九鼎”,最终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而他们的相继落马,间接的反映出权力缺乏监督后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二、体制机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从制度的制定、执行、监督的全过程来分析,体制机制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缺乏创新。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时,缺乏工作创新,老框框,老套套,对于制度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一般不去过问。有的还搞形式主义,对上级源头治腐的制度满足于照抄照转,甘当“收发员、播音员和复印员”,至于贯彻落实措施是否符合本单位实际,是否具有针对性想得不多。经常定格于党员干部是否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优秀品质,忽视新时期内外环境对人们思想的影响,过多地强调党员干部能够“自律”,较少地考虑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失律”。所以,大部分制度条文都以“自律”为基础,缺乏强制性和约束力,对想搞腐败者形同虚设。比如:针对“公款吃喝”现象,先后制定了几十个规定,却收效甚微。要知道,腐败的花样总是不断翻新的,如果只是跟在后面追,制度永远也追不上腐败现象,最后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措施不够有力。相当一部分单位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往往满足于颁布制度后有人抓,但具体怎么抓,抓得怎么样,一般不去深究,缺乏过硬的措施。监督力量分散,不便真正形成监督合力。我们现在的监督机构不可谓不多,监督形式不可谓不全,监督队伍不可谓不大,在监督实践中却没有收到与之相称的监督效果。原因就在于各种监督主体和监督力量各自为阵,相互间缺少信息沟通和协调行动的机制,没有形成对腐败行为具有高压态势的监督合力和监督网络。同时上级机关对下级领导者的监督出现“视觉盲区”,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有些监督者搞心照不宣,只管下不管上。另外,监督的运行方式单一,自上而下的监督还能开展起来,但自下而上的监督以及同级监督、内部监督往往流于形式。  官僚思想作怪。这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残渣,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得以盛行,“千里为官只为财”就是当今腐败分子的真实写照。而有些人又盲目的搞权力崇拜,什么事都以领导为主,不论对错,对于缺点不敢提出或指正,从而不能对领导起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