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泡沫驱技术(安全性论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要研究成果及认识-注空气安全性论证 1、轻质油藏注空气低温氧化原理 LTO法是通过注入空气与油藏中的原油进行低温氧化而除去注入空气中的氧。LTO反应是自发的,因而在油藏中的氧可被完全耗尽。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反应物与氧反应,那么原油中就会留有少量的氧。 该方法的注气量相当灵活。唯一限定是注入气在油藏中要确保有足够长的滞留时间,以便完全除氧。 主要研究成果及认识-注空气安全性论证 烃 醇 醛 酮 醇 在低温氧化中,会产生大量的CO2。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在LTO中所有的氧气都消耗掉,50%形成水,45%形成CO2,2-4%形成含氧的烃类化合物(醚类占66%,醛和酮占35%,酸占11%)。 1) 低温氧化反应机理 主要研究成果及认识-注空气安全性论证 原油氧化是一个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控制过程,可以用简单的Arrhenius方程来描述反应速度随着氧的分压和温度而变化。对于一个封闭的静态系统并假设油是过量的,反应速度可以由氧分压随时间的降低来表示: dPt/dt= ko (Pt)n ?e-E/RT 式中:Pt--- t时刻氧气分压,105Pa; ko---预指数常数;n----氧分压的反应级数; E----活化能,J;R------气体常数; T---绝对温度,K。 ko、E是反应动力学参数,取决于原油和储集岩的性能,由实验数据确定。 2) LTO反应动力学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及认识-注空气安全性论证 3) 轻质油藏的自燃点火及影响因素-温度因素 油藏温度与自燃点火时间的关系 主要研究成果及认识-注空气安全性论证 3) 轻质油藏的自燃点火及影响因素-原油性质因素 原油粘度也是影响自燃点火时间的一个重要特性,粘度越小,自燃越容易发生。油藏原油密度要小于0.934g/cm3,要有一定的胶质和沥青质,以维持放热反应的连续性。 在90-140℃下的试验结果表明,典型的北海粘油LTO反应的活化能范围在55.4-62.7KJ/mol。 主要研究成果及认识-注空气安全性论证 3) 轻质油藏的自燃点火及影响因素-矿物成分因素 岩石的粘土和金属含量以及表面积,对燃料沉积速度及其氧化有极大的影响。岩石中的粘土和细砂有利于提高燃料形成速度。粘土含量增加,尤其是高岭石和伊利石的增加,有利于促进低温氧化反应的燃料形成速度。岩石矿物如黄铁矿、方解石和菱铁矿也有利于燃料形成反应。油藏矿物的催化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油的特定组成。油藏非均质性的低通风量和氧的窜流,也会促成低温氧化反应。 主要研究成果及认识-注空气安全性论证 2、国外低温氧化反应实验成果 --印尼H油田原油空气注入实验(法国TOTAL石油公司) 主要研究成果及认识-注空气安全性论证 2、国外低温氧化反应实验成果 --印尼H油田原油空气注入实验(法国TOTAL石油公司) 主要研究成果及认识-注空气安全性论证 3、天然气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第一个条件是合适的天然气浓度:空气中(氧浓度21%)天然气浓度在3.21%~10.32%范围内,浓度大于或小于这个范围都不会爆炸; 2)第二个条件是合适的氧浓度:大于10%~11%; 3)第三个条件是高温火源的存在。 所谓“合适浓度”是指可以发生爆炸的浓度。每种燃料气体在氧气中,都有一个可以发生爆炸的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即使用很强的点火源也不能激发爆炸。这个浓度范围叫爆炸极限。 三者缺一即不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只要严格控制氧和天然气的有效浓度范围,就完全可以消除安全隐患。 主要研究成果及认识-注空气安全性论证 4、井区注空气风险评价 ---井区注空气滞留时间分析及延长滞留时间措施 根据井区注水开发试验发现,注水井组在东北-西南方向是注水区域地层裂缝的主裂缝方向,一般注水开始20~80天后,对应生产井暴性水淹,水线推进速度快,为1.2~1.4m/d。 存在的风险是:注入的空气过早气窜。 主要研究成果及认识-注空气安全性论证 为延长注入空气在地层中的滞留时间,主要措施有: 一是通过泡沫封堵大孔道和主裂缝,延滞空气停留时间; 二是控制注气速度; 三是对于有大裂缝对应并曾经暴性水淹的生产井进行关井。 4、井区注空气风险评价 ---井区注空气滞留时间分析及延长滞留时间措施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