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透水性生态混凝土性能的研究及其试验装置的开发申报材料.doc

高透水性生态混凝土性能的研究及其试验装置的开发申报材料.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透水性生态混凝土性能的研究及其试验装置的开发申报材料

编号:____ 2015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竞赛校内重点项目立项申报材料 项目名称:高透水性生态混凝土性能的研究及其试验装置的开发 申报学院: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 项目申报成员:李香强、程聪武、郭业荣、邓聪 二○一四年十一月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点项目申报书 A 申 报 者 情 况 姓名 李香强 男 出生年月 1993.8 现学历 [ A ] A大学本科 B硕士研究生 申报单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 土木工程 学号 1201530216 学制 4 年 作品全称 高透水性生态混凝土性能研究及试验装置的开发 合 作 者 情 况 姓名 性别 学号 电话 所在单位 备注 邓聪 男 1201530205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 有无合作者请在此说明: √ 有 □ 无 郭业荣 男 1201530208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 程聪武 1201530204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 说明:1、必须有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申报者情况栏内必须填写个人作品的第一作者(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工作者)或集体作品填写一文学历最高的代表。 2、本部分中的各学院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情况的确认。 作品全称 高透水性生态混凝土性能研究及试验装置的开发 作品分类 (在选项上画√) □A.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信.电子等) √B. 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生态、环保等) □F.外观设计(包括电脑艺术设计、机械CAD等) 作品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现代城市的大部分面积都被混凝土所覆盖,导致降水都通过下水管道流入江河,这就破坏地下水系统的平衡,从而导致地面塌陷。高透水性生态混凝土具有诸多生态方面的优点,起到补充地下水资源、调节城市地表的温度和湿度,也具备很好的吸声降噪效果,雨天能够防止路面积水和夜间反光,增加车辆行驶以及路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然而透水性混凝土力学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有所下降,因此如何在保证其良好透水性能的基础上增加其强度一直以来是提高其使用性能的关键。因此本作品的目的是:针对透水性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着力于研究高透水性生态混凝土性能并开发相应的试验装置。其创新点包括:通过对高透水性混凝土材料进行试验,研究影响高透水性混凝土材料强度和透水性的因素。并根据实验,研究原材料、配比和孔隙率等因素对透水性混凝土材料的材料强度和透水性的交互影响,从而确定出满足透水性和强度要求的最佳水灰比、孔隙率等参数值。最终为制定透水性混凝土的设计规范、标准和施工技术规程提供实验依据。 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1)制作高透水性混凝土渗透实验装置1套,可以用于今后实验室的开放性实验仪器。(2)制定出满足透水性和强度双重要求的最佳水灰比、孔隙率以及制作工艺1套。(3)建立透水性混凝土强度模型、透水性模型以及强度-透水性模型。为今后高透水性混凝土施工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必须说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作品是否有突出的实质性技术特点和显著进步。请提供技术性说明和参考文献资料) 虽然透水性凝土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关键共性问题有待解决: 首先,透水性混凝土力学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有所下降,因此如何在保证其良好透水性能的基础上增加其强度一直以来是研究的重点;其次,由于透水性混凝土原料选择和制造工艺的特殊性,其造价略高于普通混凝土。因此通过材料的配比、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改进来降低成本亦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然而现阶段确定透水性混凝土的原料及配合比缺乏科学的依据。虽然文献[1][2]运用正交设计方法对透水性混凝土进行了透水性能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但是没有定量研究透水性和力学性能与水灰比等影响因素直接的定量关系。文献[3]研究了多种因素(如:水灰比、集灰比、孔隙率)对透水性混凝土的强度和透水性的影响,建立了单因素影响下的渗透性和强度模型。但是,没有研究多因素直接的交互影响规律。 因此本作品科学先进性体现在:针对透水性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着力于研究高透水性生态混凝土性能并开发相应的试验装置,并通过拟合出孔隙率、水灰比对透水性混凝土强度、透水性的交互影响关系,建立透水性混凝土强度模型、透水性模型以及强度-透水性模型。最终确定出满足透水性和强度要求的最佳水灰比、孔隙率等参数值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