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芳泽传后世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芳泽传后世
——元明清及近代陶渊明诗文的接受研究
保 静 青海师范大学
在唐以前,可以说陶渊明一直是出于默默无闻的历史状态之下,偶被人提及,也是把他作为隐士来看待。历史进入李唐以后,陶渊明的人品和精神才由隐及显,逐渐为人所重视,并开始焕发出熠熠光彩。尤其是有宋一代,人们对陶渊明及其诗文的接受达到了巅峰。到了元、明、清,已经确定的陶渊明的地位更加稳固。
元明清时期对于陶渊明及诗文接受现象
一、从元曲看元代对于陶渊明及其诗文的接受现象及原因
元祚短暂,但其对陶渊明的接受也从多方面显现出来,在宋代已经得以确立的地位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稳固。元代的杂剧、散曲(二者合称为元曲)及诗词都可以反映出元人对陶渊明的接受。
(一)从元曲看元代对于陶渊明及其诗文的接受现象
元代诗人对于陶渊明的接受,除了生活方式外,多变现为诗歌内容和形式上的摹写与唱和。元代诗人企慕陶渊明,对陶诗心追手效。最典型的,是元代出现了大量的和陶诗。
在元代文学中,大放异彩的是元曲。它包括叙事体的杂剧和抒情体的散曲,因二者皆以曲辞为主合乐歌唱,故统称为曲。元曲一向与唐诗、宋词并举,为元代文学之主流,亦是一代文学之代表,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光辉。在此,本文仅从元曲来考察元代对于陶渊明的接受现象及原因。
据黄卉教授不完全统计,《全元散曲》中共有50余位曲家(占210余位元散曲家总数的四分之一)其在200余首作品(约占现存4300余首元散曲总数的二十分之一)中礼赞、吟咏、提及陶渊明。其中通篇吟咏陶渊明的曲子就有二十余首。而元散曲中明引、暗用陶渊明的诗文,如“归去来”、“三径”、“五柳”、“松”、“菊”、“桃花源”、“云无心而出岫”、“倦鸟知还”等意象;提及陶渊明的名号,如“陶潜”、“陶渊明”、“陶令”、“晋处士”、“彭泽令”、“彭泽宰”、“彭泽县”、“元亮”、“陶元亮”、“靖节先生”、“陶靖节”等称谓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1] 黄卉.元散曲中的陶渊明形象.[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
][1]。
元代曲作家们队陶渊明的接受,首先是把陶渊明的事迹作为题材写进剧本或曲中。注的对象。涉及陶渊明用得最多的材料,一是辞官归隐,二是饮酒,三是采菊东篱。元代戏曲中以其为题材的杂剧,一是早期剧作家尚仲贤的《陶渊明归去来兮》,一是元明之交无名氏的《陶渊明东篱赏菊》,均描绘他辞官退隐务农的生活。此外,还有无名氏的《晋刘阮误入桃源》。
元代文人对于陶渊明的青睐,首先是基于对陶渊明生活方式选择的欣赏。在元代散曲中,关于陶渊明的典故有“白衣送酒”、“葛巾漉酒”、“不为五斗米折腰”以及与“白莲社”交往等轶闻。
在元曲中,陶渊明往往被描绘成美景、美酒的包围中悠然生活着的风流雅士。元曲家们对陶渊明生活的悠闲和快乐毫不吝音笔墨地极尽描绘之能事,而极少涉及渊明的烦恼和苦闷及其贫困,可以说陶渊明成了一个快乐隐士的象征符号,被元曲家们用来说服自己安于远离朝堂的乡间生活,如关汉卿的《双调middot;碧玉箫》: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蹲泼酷,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在关汉卿的眼里,美景、美酒组成的生活,才是真正诗意的生活。沉浮官场,即便是官至极品,也没有什么意思。
又比如鲜于必仁的[[1] 鲜于必仁,字去矜,号苦斋,渔阳郡(治所在今天津蓟县)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元英宗至治(1321~1322)前后。元代著名的书书画家、诗人。][1]《双调middot;折桂令middot;晋处士》:
羡柴处士高哉,绿柳新栽,黄菊初开。稚子牵衣,山妻举案,喜动篙莱。审容膝清幽故宅,倍怡颜潇洒书斋。隔断尘埃。五斗微官,一笑归来。
在元曲中,陶渊明还常常作为达时务的象征,所以往往是和屈原相对立而出现的: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有)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间休怪。—马致远〔双调middot;拨不断〕
上述小令中,都肯定陶渊明弃官归隐、享受生活的明智。
从整体来看,在元代,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中,文人们遭际坎坷,很多人从济世报国的入世到叹世、愤世,最后走向避世、玩世,“归隐”题材因此成为元散曲的一大主题。出于对隐逸高士的景慕,在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时,元散曲家们与陶渊明的心境非常契合。在元散曲中,陶渊明的形象更为超逸,他的诗文轶事更加频繁地被提及。
黄卉教授认为在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