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节能减排大赛设计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称:《节能减排之宿舍篇》 《节能减排之宿舍篇》 一、 概况 就我校而言,对污水处理可以说是很少量的,几近无,所以针对此情况,我提出建设属于我校内部的污水处理系统,实现生活污水的循环利用,达到节能减排,响应我国“十二五”规划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二、整体布臵 1、在安装污水处理设施前,必须先对生活区生活污水管网进行合理改造。1)、从雨水中分流生活污水,即将学生宿舍的洗漱水、厕所污水(化粪坑溢出污水)。2)、建造一只容积达6到8m 的处理后达标回用水池,用于污水再利用,节约用水资源(可用于绿化、冲厕、消防用水等)。 2、在五区B栋后面的空地(靠湖边)建立污水处理,在污水处理系统周围必须全绿化。 三、污水分散处理技术的比较 3 从上表可得出:污水处理系统应用SBR污水分散处理技术,它较之其它方法比较好,占地面积较小,是我们五区的首选; 至于MBR和净化槽,因其在国 废水 排水阶段 闲臵阶段 图1-1 SBR工艺运行进行周期示意图 进水期:污水在该时段内连续进入处理池,知道达到最高运行液位,并且借助于池底泵的搅动,使废水和池中活性 污泥充分混合。此时活性污泥中菌胶团(由细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组成)将废水中的有机物产生吸附作用,COD和BOD5为最大值。 曝气期:进水达到设定的液位后,开始曝气,采用推流曝气或完全混合曝气方式,水中的溶解氧(DO)达到最大值,COD不断降低。如果要求去除BOD5、硝化和磷的吸收则需要曝气,如果要求反硝化则应停止曝气而进行缓速搅拌。 静臵期:反应池处于静沉状态,进行高效的泥水分离,COD降为最小值,随着水中的溶解氧不断降低,厌氧反应也在进行。 排水期:排除曝气池沉淀后的上清液,留下活性污泥,作为下一个周期的菌种。 闲臵期: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充分休息恢复活性,为了保证污泥的活性,防止出现污泥老化现象,还需定期排除剩余污泥,为新鲜污泥提供足够的生长繁殖空间。 (二)、SBR工艺主要性能特点 SBR作为废水处理方法具有下述主要特点: (1)在空间上完全混合,时间上完全推流式,反应速度高; (2)为获得同样的处理效率,SBR法的反应池需要的体积小于连续式的体积,且池越多,SBR的总体积越小; (3)工艺流程简单,构筑物少,占地省,造价低。设 备、运行管理费用底; (4)静臵沉淀,分离效果好,出水水质高; (5)运行方式灵活,可生成多种工艺路线,同一反应器仅通过改变运行工艺参数就可以处理不同性质的废水; (6)由于进水结束后,原水与反应器隔离,进水水质、水量的变化对反应器不再有任何影响,因此工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高; (7)间歇进水与排放,每次进水只占反映器的1/3-2/5左右,其稀释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工艺对进水冲击负荷的耐受能力; (8)SBR法能够有效地控制丝状菌的过量繁殖,这一特性是由缺氧好氧并存、反应中底物浓度较大、泥龄短、比增长速率大决定的。 (三)、工艺设计方法 SBR法是在单一的反应池(1-1) TF=T/N (1-2) TS+TDlt;=T-TF (1-3) 式中 T——一个周期的所需时间 TF——进水时间 TA——曝气时间 TS——沉淀时间 TD——排水时间 N——每一个系列的反应池数量。 (1)进水时间TF 根据每一系列的反应池数、总进水量、最大变化系数和反应池的有效容积等因素确定。 (2)曝气时间TA 曝气时间TA根据MISS浓度、BOD-SS负荷、排出比、进水BOD浓度来确定。 BOD-SS负荷=QS×CS/e×Ca×V (10-4) 式中 QS——污水进水量,m/d; CS——进水平均BOD5,mg/L Ca——反应池(10-5) n——周期数。 由于QS=V×(1/m)×n (10-6) 1/m——排出比 则BOD-SS负荷(LS) 将e=nTA /24代入,则有: TA=24×CS/LS×m×Ca (10-7) (3)沉淀时间TS 根据活性污泥界面的沉降速度、排出比确定。活性面得沉降速度和MISS浓度有关。由经验公式得出: 当MISSlt;=3000mg/L时 Vmax =7.4×104×t×Ca〃1.7 (10-8) 当MISSgt;3000mg/L时 Vmax=4.6×104×Ca〃1.26 (10-9) 式中 Vmax——活性污泥界面的沉降速度,m/h t——水温,℃ Ca——开始沉降时的MISS浓度,mg/L 沉淀时间TS=H×(1/m)+ ?/ Vmax (10-10) 式中 H——反应池水深,m 1/m——排出比 ?——活性污泥界面上的最小水深, m Vmax——活性污泥界面的初期沉降速,m/h。 TA与污泥的沉降性能及反应池的表面积有关,由于SBR系统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根据运行经验SVI一般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