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絣染:中国独一的染色技艺 文档.docVIP

黎锦絣染:中国独一的染色技艺 文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黎锦絣染:中国独一的染色技艺 文档

黎锦絣染:中国独一的染色技艺 经线染色后,再加上纬线编织,一件精美的黎锦即可问世。 在絣染技艺中,扎线最为关键。 染料全来自天然植物 染色之后反复晾晒,再反复染色,才能达到着色要求。 老艺人用天然染料染色   的层次,还有朦胧美的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用“盘班布”、“海南青盘皮(被)单、”“海南棋盘布”等被作为朝廷贡品并行销内地。现在   絣染,黎族称结染,扎染。是先絣染后织布的独特手工技艺。宋代之后文献有记载。苏东坡被贬居儋州期间,曾作“峻灵王庙记”(庙位于今昌江黎族自治县境内),其中说到“结花黎”,指的就是黎族的絣染技艺。   絣染是把理好的纺线做经,紧缚在絣染架上,然后用青色或棕色的棉线在经线上扎结所需的花纹图案,随后从木框上取下来,放入染缸里着色,染后晾干,摘去所结的棉线,就显出别具一格的朦胧晕色经线。再在经线上织上彩色的纬线,这样就形成了一件精致的黎锦艺术精品。   絣染技艺是黎族人民独创的古老染织技艺,是我国染色技艺的活化石。现今,因机织产品的广泛使用,絣染织布的手工技艺已濒危,随着掌握这技艺的少数老年妇女的去世,这技艺很可能会失传,亟需保护。   黎族独创 先絣染后织布   絣染,史书亦称“缬染”。元代著名史学家胡三省在《资治通鉴音注》中云:“缬,撮采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班斓谓之缬。”元代吕诚《耒鹤集》卷一记载儋、万两州黎族民间普遍使用“缬花黎布”。当时运用结染技艺织成的“缬花黎布”“盘班布”“海南棋盘布”等已是朝廷贡品并行销内地。   据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王海昌介绍,絣染技艺的兴起,起初是全岛性的,后结染中心逐渐西移至岛西的东方、昌江地区。至明清时期,生活在海南岛西部今昌江、东方境内的美孚方言黎族,将此独特的技艺发扬光大。絣染在其他地区的黎族中已失传,现仅存于操美孚方言的黎族妇女中。而据目前调查,如今掌握该技术的妇女已经不足十人。   省非遗保护专家符策超说,絣染是黎族人民独创的染色织布方法之一,絣染工具、棉线和染料都来自自然,取材容易且没有污染。现代化的机械纺织染色技术无法取代。   絣染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历史价值,有重要的纺织学研究价值;艺术价值,我国其他民族也有絣染,但都是先织布后絣染,而黎族的絣染技艺是先絣染后织布,不仅丰富了图案的层次,有朦胧美的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实用价值,絣染技艺普遍应用于黎族的筒裙织物上,筒裙是黎族生活的常用服饰。   老艺人妙手扎花纹   絣染,作为黎锦中一个独特的染织方法,先扎经后染线再织布,把扎、染、织的工艺巧妙地结合一起,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看着一件件精美的絣染长裙,很难想象如此复杂的工艺怎么才能完成。   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水头村,还保存着这种古老的技艺。带着好奇,8月24日,海南日报记者在水头村找到了絣染老艺人刘败崖福。刘败崖福十岁就跟母亲、外婆等学习絣染技艺。老人也许想不到,这项当时女子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艺,在十几年后的今天,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老人不太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她希望有年轻人跟她学,现在村子里掌握此项技艺的人就剩她一个了。   得知我们来采访絣染技艺,80多岁的老人家动作利落地拿出了她织锦的“宝贝”———几个木架。   木架摆好之后,老艺人把筒裙经线的一端固定在木架上,然后把经线拉平,一圈圈地套在木架上,绷紧后,木架上的经线形成前后两层约20厘米宽的经线平面。   经线架好之后,把前后两个平面的经线,分成一小股(约10根纱线)拢在一起,用青色棉线绕2-3圈扎结,一个结一个结地扎成所需花纹图案,在外人眼里十分复杂的工艺,在老人手下却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昌江文化馆馆长孙如强说,絣染之所以叫扎染,就是因为絣染最关键的工艺在扎线,扎结时,线结要扎牢,以免入染时脱落。扎染工序一般有描样、扎制、入染、解结、漂洗等过程。但黎族妇女的扎染不需描样,图案花纹已尽在她们心中。   黎锦花纹图案多达160多种,由直线、平行线和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图形构成。在色彩上,善于运用明暗间色,以及多种颜色互相配合,形成色彩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在絣染中,扎制的图形多为几何纹样花纹图案。常见花纹图案有10多种,主要为人纹(多祖先纹)、动物纹(多鹿、龟、马、牛纹)和器具纹(多箭头、尖刀纹),这些花纹都是古代黎族人民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历史印记。   靛蓝入染色斑斓   扎花完成后,老艺人从木架上取下纱线入染。染色原料以蓝靛植物染料为主。为使纱线着色均匀,她先将结好的经线用水打湿,然后放入染液之中翻动,上色均匀后取出晾干,使靛在空气中氧化凝固,又入染,如此反复了几次,才达到着色要求。   王海昌说,在絣染的工艺中,除了扎花,染色是最为重要的了。黎族人爱穿深色衣服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