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张集煤矿矿井设计
第一章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矿区概述
矿区地理位置
东经:116°50′46″~116°57′42″ 北纬: 35°05′22″~ 35°08′57″
本区北面是丘陵山区。区内大部分为陆地,仅少部分湖区。地面标高+33.14 m~+40.81 m,湖底标高+32.00 m左右,地势为东高西低的湖泊和滨湖冲积平原,地形坡度千分之一左右。井田内42勘探线以东基本为陆地,以西地处独山湖区,为沼泽和浅水区,芦苇、渔塘、沟渠等纵横交错,地形较复杂。
图1-1 张集煤矿交通示意图
二、矿区气候条件
最大1245.8 mm(1964年),年平均气温13.5度,最低气温-18度,,最大冻土深度14厘米,最大风速29 m/s,主要风向为东南风。
矿区的水文情况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煤层特征
本井田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C3)和下二叠统山西组(P11)。全区含可采、大部可采煤层3下、12下、16煤层共三层。可采煤层平均纯总厚9.33 m,可采含煤系数5.0% 。
山西组含煤2层(3上、3下煤层),因其位于含煤地层上部的山西组,所以称为上组煤。其中3上煤层剥蚀殆尽,井田内有3个钻孔见到3上煤层(ZY1、ZY7、41-15),且有2个钻孔(ZY1、41-15)可采,但不能相连成片。3下煤层在赋存区内全部可采。太原组共含煤16层(4、6、9、11、12上、12上'、12下[12下1、12下2]、14、15上、15下、16、17、18上、18下)。其中煤12下全区大部可采、煤16全区可采,因它们位于含煤地层下部的太原组,又称为下组煤。其它均为不可采煤层。有的虽有可采点但连不成片,无工业价值。各煤层特征如表1.1所示:
表1-1煤矿可采煤层特征表
可 采 煤 层 一 览 表 表1-1
煤层名称 煤 层 夹 石 全井田厚度(m) 可采区
平均厚度
m
(点数) 稳 定 程 度 结
构 间距(m) 层数
(点) 两极厚度(m)
及岩性 最小~最大
平均(点数) 可采系数(%) 厚度变异
系数(%) 稳定性 最小~最大
平均(点数) 点 面积 3下 3.70~8.35
7.14(7) 7.14
(7) 100 100 21 稳定~
较稳定 较
简
单 84.85~100.24
92.55(2) 1~3
(5) 0.02~0.37
炭质泥岩、
泥岩、炭质砂岩 12下 0.45~1.53
1.12(8) 1.21
(7) 88 95 29 较稳定 简单 1~2
(4) 0.02~0.25
炭质泥岩、
泥岩、粉砂岩 40.06~49.82
45.37(3) 16 0.61~1.65
1.03(10) 1.07
(9) 100 100 27 较稳定 简单 1
(1) 0.15
黄铁矿结核 水文地质特征
图12 地质综合柱状图
1)含水层
由下至上各含含水层如下
(一)第四系含水层
第四系为河湖相沉积,主要物源为井田北部寒武系基岩和东北部的花岗平均85.46 m,根据第四系钻探、测井资料,按岩性组合,可划分为上部含水层段、中部隔水层段和下部含水层段。
1.上含水层段:厚36.33~58.80 m,平均46.53 m,岩性由粘土、砂质粘土、粘土质砂及砂层组成,颜色呈淡黄色、棕黄色,含砂2~7层,一般3~4层,砂层累厚3.00~26.00 m,平均12.93 m,砂层成分以长石为主,组织松散,富水性强,据滕北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为1.474~3.436 L/s.m,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型,矿化度0.215~0.312 g/L,富水性强。
2.下含水层段:厚0~33.00 m,平均为17.05 m,岩性由粘土、砂质粘土、粘土质砂和砂砾层组成,颜色呈灰色、棕灰色、浅黄色、灰绿色,含砂最多可达8层,砂层累厚0~14.65 m,平均6.61 m,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一般粘土含量较高,组织紧密。砂层连续性较上段差,平面展布面积也较小,富水性较弱。据滕北级索井田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0. L/s.m,水化学类型为硫酸氯化钙钠型,矿化度1.383 g/L,富水性较弱。
(二)侏罗系上统砂砾岩含水层
井田内20孔揭露,最大残厚931.49 m(ZY7号孔),按岩性和物性特征由下至上分为三段,第一、二段砂砾岩层为含水层组,第三段粉砂岩、砂质泥岩夹细粒砂岩层为相对隔水层。1.侏罗系上统二段砂砾岩含水层
二段厚61.30~117.15 m,平均94.42 m,由灰绿色、灰紫色、粉、细粒砂岩为主,底部含1~2层砾岩,多为2层,砾岩厚2.80~18.10 m,平均12.27 m,砾岩成分以石英、石灰岩为主,次为岩浆岩、泥岩、砂岩,细粒砂屑充填,钙泥质胶结,砾石磨园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