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高二语文组李间英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DOCVIP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高二语文组李间英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高二语文组李间英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高二语文组 李间英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2.了解辞的体裁特点 。 3.积累文言知识 。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 2.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归隐的原因是“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2.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 教学重点: 理解陶渊明的归隐情怀。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掌握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字词。 2.让学生体会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正原因。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辞”的特点。2、朗读课文。3、学习序以及文章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回顾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诗《归园田居》,作者是谁?在这首诗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对陶渊明我们应该了解不少,那么大家能不能谈谈对他的了解有多深?师:(引导并总结) ①渊明号“五柳先生”,(回顾旧知识)他的《归园田居》中写柳树的诗句“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由此可见陶渊明很喜爱柳树。我们经常说“柳絮飘飘”,可见柳树是很飘逸、很洒脱的。诗人写柳树,其实是以柳树来托物言志。诗人以五柳自称,借此来说明自己追求那种自由、洒脱、飘逸的境界。在文坛中有很多文人都是这样的,例如被称为‘梅妻鹤子’的林逋,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清高峻洁。 ②渊明又号“靖节先生”,在古代“靖”有“显”的意思,如靖志就是显志的意思,靖节就是保守节操,显身之志的意思。他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显示出他怎样的节操?(生回答,师引导并明确)——崇尚自然。那么我们今天就从文中来看看陶渊明是否为名副其实的靖节先生。 二、课文解析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篇好文章,它的题目更是值得探究。本文的题目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请谈一谈。 ①辞:是一种文体,它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是战国时期屈原创造的,楚辞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到了汉代时常把辞和赋并称。它们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赋偏重说理咏物,辞注重言情,一般要押韵,并多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对偶句。 兮是语气词。 归去来:文学界有两种看法:A、“归去来”是“归去”和“归来”的并列形式,相对官场而言,作者是归去,相对田园而言,他是归来。B、“去来”实际上是偏义复词,意思重在“去”。 归去来----回去吧,回去吧。似乎是一种召唤。 三、写作背景简介: 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为此,写出了这首着名的《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四、朗读 1、先请学生轮流朗读,每人朗读一个自然段。 2、正字音: 惆怅--chóu chàng 飏—yáng 眄—mǎin 岫—xiù 翳—yì 皋---gāo 棹—zhào 3、放录音范读。 提示:本文以四字、六字为主,四字句以二/二顿读,例如:乃瞻/衡宇 六字句以一/二/三顿读,例如,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②押韵:找出本文所押的韵 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 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畴”“舟”,“丘”“流”“休”。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之”“期”“耔”“诗”“疑”。 4、学生集体齐读。 五、学习序的内容 1、学生默读一遍,利用注释帮助阅读,对重点文言知识作好旁注 (1)词类活用:“生生”(维持生活,第一个生是动词,第二个生是名词) (2)重点虚词:“求之靡有、四方之事”中的“之” (3)古今异义 风波,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 人事,治人之事。今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