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桩基础与深基础PPT
第8章 桩基础与深基础§8.1 概述;8.1.1桩基础与深基础的适用范围;§8.1 概述;8.1.4桩基组成与特点;;8.2 桩及桩基础的分类;8.2.1按承载性状分类; 1、摩擦桩;二、端承型桩;二、端承型桩;2、摩擦端承桩;8.2.2按桩的使用功能分类;8.2.3按施工方法分类;预制方桩;绑扎钢筋笼;预制管桩;②尺寸;④材料与构造;2)钢桩;⑥特点;2、按沉桩方法分类:;3.预制桩长度与沉桩的实际长度;4、停止锤击的标准;5、预制桩的特点;二、灌注桩;③规格
桩径:300~1200mm
桩长:短可小于20m,长可达80m;
扩底端直径:1000 ~ 1600mm
;2)沉管灌注桩和内夯灌注桩;④规格;3)人工挖孔桩;③注意事项;2、灌注桩的特点;8.2.4按成桩方法分类;2.部分挤土桩:;3.挤土桩:;成桩方法不当的后果 :;8.2.5按桩径大小分类;8.3桩的承载力;桩的承载力的确定;8.3.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GB50007—2011);二、按静载荷试验确定;;锚桩法静载试验;锚桩法静载试验;;;;;3、单桩极限承载Ru确定;6)当
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宜增加试桩数量并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确定极限承载力。 对桩数为3根及3根以下的柱下桩台,取最小值。
4、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
;三、据经验公式;2、嵌岩桩;8.3.2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2.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二、经验公式(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8.3.3单桩水平承载力;1.单桩水平极限荷载Hu可按下列方法综合确定:;1)取水平力-时间-位移(H0-t-X0)曲线明显陡变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慢速维持荷载法取H0-X0产生明显陡变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为荷载;;2)取水平力-位移梯度(H0-△X0/△H0)曲线第二直线段终点对应的荷载为极限荷载;3)取桩身折断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2.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方法;8.3.4桩身材料验算;桩的竖向承载力的确定;8.3.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1.一般规定;2)对各级建筑物的规定;2.按静载荷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2) 可按下列方法综合分析确定;②根据沉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③出现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 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的情况,取前一级荷载值。
;④ Q—s曲线呈缓变型时,
取S=40mm 对应的荷载值;
当桩长大于40m 时,
宜考虑桩身的弹性压缩量。 ;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要求;4)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3.经验参数法;2)对大直径桩;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kPa);;;8.3.2基桩或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2.群桩工作特点;;3.承台效应;4.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5.基桩或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3)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承台效应系数;;;;;;8.3.3桩的负摩阻力;2)中性点
桩身某一深度处的桩土位移量相等,该处称为中性点。
3)下拉荷载
对于单桩基础,中性点以上负摩阻力的累计值。;中性点及其位置的确定;2.产生负摩阻力的条件;3.考虑负摩阻力基桩承载力计算;4.下拉荷载计算;②考虑群桩效应的基桩下拉荷载可按下式计算:;;;;;;;;8.4桩基础设计计算要求;5、对以下建筑物的桩基应进行沉降验算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桩基,
2)体型复杂,荷载不均匀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设计等级 乙级的建筑物桩基,
3)摩擦型桩基。
6、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应进行桩基稳定性验算
7、对于预制桩,尚应进行运输、吊装和锤击等过程中的强度和抗裂验算;8.4桩基础设计;8.4.1选择桩型、截面尺寸、桩长和承台的埋深;4)大面积打桩工程
5)预制桩是挤土桩,群桩施工时易引起周围地面隆起
6)不易穿透较厚的坚硬土层
灌注桩
1)可适用于各种土层
2)桩长可随持力层起伏而改变,不需要截桩,没有接头
3)单桩承载力大
4)桩的质量不易控制
5)单桩承载力变化较大
同一结构单元内的桩基,不宜选用压缩性差异较大的土层作桩端持力层, 不宜采用部分摩擦桩和部分端承桩。;二、截面尺寸和桩长;;2)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
①宜为桩身直径的1倍~3倍,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砂土不宜小于1.5d,碎石类土,不宜小于1d。
②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
桩端以下硬持力层厚度
不宜小于3d。
;③当硬持力层较厚且施工条件许可时,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宜达到桩端阻力的临界深度。
砂土与碎石类土:
3d~10d
粉土与粘性土:2d~6d
3)桩顶嵌入承台深度
中等直径桩不应小于50mm.大直径桩不宜小于10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