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交际心理与处世态度
[摘要]《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历来被人们认为是贾府中最失败的处世者。其实并非如此,她首先是一个自恋的人,也有自己的一套独特处世方式。她强调自我,有一个小小的自我世界,但并不自闭。她对丫头、婆子们立威为主、言语刻薄,对情敌化敌为友、情深意长,既保全了自己的爱情,又成全了自己的友情。因此可以说,林黛玉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是一个在自恋中自我强大的女子。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交际心理;处世态度
[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6-0069-04
《红楼梦》人物众多、各具情态。关于做人、处世的评说,人们似乎一致认为:在贾府最会做人的是宝钗、熙凤和袭人,最不会处世的是宝玉、黛玉和晴雯。这从人际交往方面概括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处世态度。当然,由他们的态度而导致的结果也是经纬分明的。最会做人的宝钗、熙凤、袭人无不例外地得到了封建大家长阶层的厚待和重用。而最不会处世的宝玉是有名的“富贵闲人”,因衔玉而生受到宠爱,却招致莫名陷害被父亲毒打;晴雯更是被上上下下的主子奴仆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还落了个“狐狸精”的虚名,被折磨而亡;黛玉在大观园不仅没做成宝二奶奶,竟还成为现代人心目中“眼泪”、“柔弱多病”、“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等含有贬义性质的代名词,她“在精神生活领域被人倍加赞叹、敬仰,在世俗生活领域又使人唯恐避之而不及”。[1]其实不然,林黛玉在大观园中也是很会处理人际关系的,是一个很强大的人。只因她是一个很自恋的女子,所以非常强调自我的感受。她在贾府不是不会做人,也不是不会讨好别人,而是不想违背自己的处世原则。林黛玉留给人们的不擅长为人处世的感受与印象,其实就是她用自己的一套独特的人际交往准则造成的:时时要求自己做一个有距离感的人,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策。对丫头、婆子、管家等下人是立威为主、言语刻薄,对宝钗、湘云、妙玉等情敌则是化敌为友、情深意长,既保全了自己的爱情,又成全了自己的友情。
一
“自恋”一词在英语中是“narcissim”,译为汉语就是“水仙花”的意思。这来自一个古希腊神话:美少年厄索斯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倒影后,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最终憔悴而死,变为一朵水仙花。这是心理学上的自恋,属于病态的范畴,和本文所说的自恋不是一回事。林黛玉爱自己,但不要求所有的人都爱自己,“颦儿才貌世应稀”,她的自恋是健康的。
林黛玉的美貌,出自贾雨村口中是:“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今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再到贾府后,“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林黛玉的母亲是贾母最疼爱的小女儿,而林黛玉又是其父林如海中年得女,“故爱如珍宝”。黛玉自幼就聪明清秀,其父更是为她请了家庭教师――贾雨村来教她读书识字,可知黛玉从小就培养出了非凡的气度,难怪此处有脂批:“写美人是如此笔仗,看官怎得不叫绝称赏!”
更有聪明如王熙凤者竟也亲口赞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一段虽有凤姐讨好贾母之嫌,但“‘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
到了宝玉眼中,黛玉更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心细,不只是见了黛玉的“情”、“娇”,更是连“才”也感受到了。由此可见,林黛玉不是徒有花容月貌,而是更有言谈举止的清丽脱俗。
黛玉才情似海,在入住大观园之后,展现得淋漓尽致。她渊博的知识就连贾府的小厮兴儿也都知道:“我们家的姑娘不算,另外有两个姑娘,真是天上少有,地下无双。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
如此一个可人儿,贾府上下自然喜欢,何况还有贾母的万般宠爱。因此,人见人爱的林黛玉没有不爱自己的道理。这一点从她所作的诗词中亦可看出:“林黛玉所创作的诸多诗词透露了极其强烈的自我意识。但她诗词中所体现的自我意识又是不断呈现出来的,而且愈来愈强烈,表现了一种趋强性。”[2]《白海棠诗》是借白海棠惟妙惟肖地反映出一个娇弱、纯洁、孤傲、多愁的少女形象;《咏菊》是自我的倾泻,借物写人,描写自己和菊花一样,傲岸不屈;《菊梦》其实就是黛玉自己的梦;《唐多令》、《秋窗风雨夕》和《葬花吟》更是黛玉的满腔愁绪。可见,黛玉关注的对象是自己,欣赏和品味的对象亦是自己,她是一个太爱自己的人。正如有评论者指出:“林黛玉作为中国封建时代才貌双佳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