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神韵 天府名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巴蜀神韵 天府名家   2009年11月1日晚,由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军区宣传部主办,特邀现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音乐总监、指挥家景建树先生执棒,成都艺术剧院民族乐团担任演奏的“天府之恋――张坚民族作品音乐会”在成都娇子音乐厅举行。音乐会演出了张坚40年来创作的部分民族器乐作品及声乐作品,使人浸沉在色彩斑斓、神韵奇特的音流之中。全场听众凝神屏息,鸦雀无声,只是在每个节目后爆发出热烈掌声。在边陲城市有如此反差强烈的民族作品音乐会,使应邀前往听赏的笔者深有感触,冀求从音乐作品之特色与作曲家的创作之间寻求某种内在因果关系的答案。一得之愚见,或许有助于中国民族管弦乐事业发展过程中在理性思考方面有点滴参考价值。      巴蜀文化意蕴的神奇色彩      文化是相通的。古今之间,地域之气,往往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巴蜀文化的地理环境是四周大山环抱的四川盆地,具有封闭式特点。沃野千里,百川汇流,素有“天府之国”美称。自古以来就是封建割据、百姓避乱、囚徒流放之地。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以相似性为主,史称蜀国“典章文物有唐之遗风”。历代大规模移民和民族杂处又形成各自独特的民俗文化圈。同时,巴蜀原始文化更有自身奇特面貌。距成都不远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于1986年发现的两个商代祭祀坑中上千件国宝重器的显世,震惊世界。造型各异的青铜人头像,大批精美玉器,各式鸟型陶器,令人叹为观止。被誉为“世界第九奇迹”,比秦兵马俑更非同凡响。三星堆遗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是古蜀文化典型代表和中华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延续2000年后“失踪”。成都市西郊“金沙遗址”2001年进行发掘,出土珍贵文物6000余件,其中“金面具”器宇轩昂,和三星堆青铜面具造型风格基本一致。“太阳神鸟”金饰火焰蜷曲,光芒四射,图案镂空,工艺精美。青铜立人像、石跪坐人像等造型栩栩如生。文物年代绝大部分相当于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金沙遗址”的发现为破解三星堆文明突然消亡之谜提供了重要的证据,说明古代蜀国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所有这些,为诠释张坚音乐作品中显示的丰富想象力和融入多民族音乐元素以及表现民族管弦乐神奇色彩提供了历史、地域的文化背景。音乐会第一个节目民族交响诗《金沙遗梦》(2003)之“序曲”以沉闷、朦胧音色组合犹如时空隧道将听众引向3000年前古代祭祀场面那种深邃、悠远、梦幻般意境之中。全曲由“序曲”―“祭祀”―“仪仗队”(舞戈)―“抒情慢板”―“舞戈”―“祭祀”―“尾声”对称倒置的“扇形结构”组成。仿佛不可思议的是,作曲家将“金沙遗址”祭祀坑和出土文物的视觉画面,运用十二音序列技法,融入藏族戏剧和西南地区特定的多民族音乐元素使之转换为奇妙的音响世界。短促的音乐主题在不断模进中充满张力。似断似续、时分时合的声部转换处理,如画家用调色板点描出各种闪光的色调,弦乐器细碎抖弓,低音声部沉重拨弦,钟琴清脆敲击,合唱女声部与二胡独奏的遥相呼应,将庄重而不乏粗犷的古代祭祀场面描绘得生机盎然。最后,乐队弱奏犹如祭祀火焰渐渐熄灭。听众却依然浸沉在遥远古蜀文化的“遗梦”之中。创新意识始终是作曲家追求的一种境界。张坚《金沙遗梦》将民族管弦乐队音色奇幻变化推向一个非凡精致地步,令人耳目一新。   第二个节目是女高音独唱、合唱《神奇的高原》(杨笑影词,1991),由西藏军区歌舞团独唱演员、藏族歌手巴桑演唱。这首歌曲笔者听时第一印象就是神奇的高原、神奇的旋律、神奇的歌唱!景建树说他指挥时,歌声既出,眼泪也便夺眶而出。笔者亦有同感。作曲家运用藏族山歌和囊玛音乐作为素材,以优美悠远、高旋低回音调赞颂西藏高原的神奇美丽,具有一种倾诉性的感人情怀。那高亢清亮的歌声、复杂装饰音运用和特有藏族音韵,使人立即想象到西藏高原那蓝天白云、皑皑白雪和藏族同胞的情愫。这首歌曲1994年获中国广播金奖第一名,并获唯一的国家政府奖第一名,中央电视台MTV金奖,和《青藏高原》(张千一词曲,1995)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区别在于《青藏高原》是汉族歌唱家都喜爱演唱的雅俗共赏之作,而《神奇的高原》却只有藏族歌手才能驾驭演唱的地地道道西藏韵味之作品,在我国藏族地区广为流传,音乐会上同样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共鸣。   第三个节目是大型民族管弦乐《大漠戍边图》(1985)。这首作品创作距今已近25年时间,听来依然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作品分两个乐章。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内容根据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作意境创作。“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刻画了古代边塞将士在西北边境艰难的戍边生活和军中宴饮离别的惆怅之情。第二乐章描绘岑参诗《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