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森林景观原理PPT.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 森林景观原理PPT

第七章 森林景观原理;7.1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2)森林景观的概念;A.桂林山水景观 B.美国亚利桑那洲大峡谷景观 C.美国威斯康星大学Curtis草地景观 D.内蒙古草原景观 E.北美的Sonoran荒漠景观 F.亚洲温带荒漠景观一角;人类与自然共同作用影响下的不同景观;其他定义: Troll(1983) 德国 景观是控制某一地区不同空间单元的自然与生物的关系。 Zonneveld 荷兰 景观是地球表面空间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水、空气、植物、动物以及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系统的复合体,并通过其外貌构成一个可识别的实体。 Vink 荷兰 景观是连同其所有现象(地形、土壤、植被、人为影响)的陆地表面;是具有特有的地形、土壤、植被的陆地表面的一个区域;是相互有关的几片土地的天然配置。; 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 ;景观与土地的关系:   景观是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不仅有着外延上的从属关系,而且景观更代表了一种较为精细的尺度涵义,强调景观供人类观赏的美学价值和景观作为复杂生命组织整体的生态价值及其带给人类的长期效益,具有更大的内涵;土地则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主要关注土地的肥力、土地的产权关系、土地的经济价值等。;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 ; 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 ;景观概念中蕴涵着三个层次不同的追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理论: ;二、是环境生态层,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人文与自然因素在内的从资源到环境的分析。 ;三、是景观感受层,指对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体及其感受的分析,即狭义的景观。 ;7.1.3 景观生态学的特点; 异质性和尺度性 景观的空间异质性是指景观系统的空间复杂性和变异性。 由于景观异质性对景观稳定性、景观生产力和干扰在景观中的传播速率、方向和方式等都有显著影响,因此景观生态学对空间异质性更为重视。尺度是研究对象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一般用空间分辨率和空间范围来描述,表明对细节的把握能力和对整体的概括能力。; 综合性和宏观性 景观生态学重点研究宏观尺度问题,其重要特点和优势之一就是高度的空间综合能力,特别是在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学模型技术、空间分析技术等高新技术研究和解决宏观综合问题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目的性与实践性; 7.2 景观要素;7.2.2景观要素的类型;7.2.3 斑块的起源;干扰斑块 (disturbance patch):指由于基质内局部干 扰而形成的斑块。 特点:通常消失得最快,平均年龄最短,周转速率(turnover rates)最高 。; 引入斑块(introduced patch):指由人类有意或无意将生物引进一个地区而形成的,或完全由人工建立和维护的斑块。 如种植园、作物地、高尔大球场、居民区绿地等人工生态系统。 ; 种植斑块(planted patch): 属引入斑块的一类。指自然植被景观中由人类种 植活动形成的斑块。 ▲种植斑块内物种动态和斑块周转速率主要取决于人类的管理活动。如果不进行管理,基质中的物种将侵入引发演替.导 致斑块与基质融合。 聚居地:指由人为建筑活动造成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组成的斑块。包括房屋、院落和毗邻的周围环境。 ▲聚居地含4种不同类型的生物:人主动引入的动植物、不慎引入的有害生物和从异地移入的本地种。 ; 残存斑块(remnant patch):指大面积干扰后残存下来的局部未受干扰的自然或半自然斑块。 如火烧、虫害、水淹等可能产生残余斑块,典型例子为火烧后残留下的小片植被。 特点:成因来自天然或人为干 扰;周转率较高;基质物种迁 入残余斑块,之后物种增加时 期被物种灭绝时期所替代,最 终与基质融合。 ;7.2.4 斑块的形态特征; 斑块大小 ; 斑块形状; 斑块大小的生态效应; 斑块形状的生态效应;7.2.5 斑块的功能; 7.3 廊道;7.3.2 廊道的起源;7.3.3廊道的特征和意义; 廊道的功能; 廊道的结构; 7.4 本底;7.4.2 本底的特征和意义; 连通性最高; 动态控制作用最强; 7.5 网络一结点; 7.5.1 网络的起源;7.5.3 网络的特征与意义;网眼大小;结点特征和网带结构; 7.6 景观结构与格局;7.6.1.2景观异质性的来源和意义;7.6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