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土壤的孔性、结构与耕性PPT
第三章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主要内容:
3.1土壤孔性
3.2土壤结构性(重点)
3.3土壤耕性与物理机械性
;What is Soil?;Sand + Silt + Clay = 100%;3.1土壤孔性;非活性孔隙*:
又称无效孔、束缚水孔,这是土壤中最细微的孔隙。
根毛和微生物不能进入此孔隙,因此其中的养分和水分难以被植物利用 。
对作物生长来说,非活性孔度愈小愈好。 ;毛管孔隙*:
也称贮水孔隙,植物细根、原生动物和真菌不能进入毛管孔隙中,但根毛和细菌可在其中生活。
在保证良好通气性的前提下,毛管孔隙度愈大愈好。 ;通气孔隙*:
当量孔径 0.06 mm的孔隙, 其中 0.2 mm的粗孔植物的细根可伸入其中;0.2∽0.06 mm的中孔是原生动物、真菌和根毛的栖身地。
旱地耕层土壤通气孔隙度在10%~20%为佳。;小
孔
隙; 三、土壤的密度和容重
土壤孔隙一般很难直接测定,常常通过土壤容重和土壤密度来计算。同时在土壤其他性状的研究中,其应用也十分广泛。 ;;(二)土壤容重***
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干质量。
土壤容重值多介于1.0-1.5克/厘米3范围内, 夯实的土壤容重则可高达1.8-2.0克/厘米3。
旱地作物适宜的容重为1.1~1.3 g/cm3。
;土壤容重的在农业上的应用:
1)反映土壤松紧状况
相同质地时,疏松的土壤容重较小,紧实的土壤容重较大。
不同质地时,一般砂土〉壤土〉粘土。
2)计算土壤三相比
孔隙度=V孔/V土体=(V土体-V固体)/V土体=1-V固体/V土体
=1-(w/土壤密度)/(w/土壤容重)=1-土壤容重/土壤密度
固相率=1-孔隙度=土壤容重/土壤密度
液相率(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容重
气相率=1-固相率-液相率=孔隙度-液相率
土壤三相比=固相率:液相率:气相率
适宜的土壤三相百分数为:
固相率50%左右;
容积含水率25-30%;
气相率15-25%。;3)计算土壤的重量以及土壤中各组分(如土壤水分、有机质、养分和盐分等)的含量
例1:若土壤容重为1.15g/cm3,则每亩耕层土壤(0~20cm)的总重为多少?
667×0.2×1.15×103=153410kg≈1.5×105kg=150t
例2:若土壤全氮为0.1%,计算每亩耕层土壤含氮量?
150t×0.1%=150kg
例3:若土壤含水量为5%,要求灌水后达到20%,则每亩需灌水多少?
150t×(20%-5%)=22.5t;四、影响土壤孔性的因素及其调控;3.2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性的含义;土壤结构体;二、土壤结构的类型及其特性;(二)条柱型
1、柱状结构体
2、棱柱状结构体;(三)扁平型(薄片型)
1、片状结构体
2、鳞片状结构体;(四)似球形的粒状结构体
1、团粒结构: 0.25-10mm
2、微团聚体:0.25mm;不良结构体: 块状、核状、柱状、棱柱状和片状结构体
总孔隙度小,结构体内部主要是小的非活性孔隙,结构体之间大的通气孔隙,往往成为漏水漏肥的通道。植物根系很难穿扎,干裂时常扯断根系。;土
壤
团
粒
体;三、土壤团粒结构;1.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过程
包括“多级团聚说”和“粘团说”两种。
第一阶段:有单粒在胶体凝聚、水膜粘结以及胶结作用下形成初级复粒或致密的小土团。
第二阶段:初级复粒进一步逐级粘合、胶结、团聚,依次形成第二级、第三级及微团聚体的过程。
;2.团粒结构形成的必备条件
①胶结物质:有机胶体、无机胶体及胶体凝聚物质。
②成型动力:土壤生物的作用;干湿交替、冻融交替和晒垡作用;在适宜土壤含水量下进行耕作等。
;3.团粒结构体与土壤肥力;(2)要有多级孔隙 只有当单粒相互凝聚成黏团,黏团相互团聚成微团粒,微团粒再经多次团聚成较大团粒结构体后,才能构成数量多及大小孔隙比例合适的孔隙。
(3)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水稳定性、力稳性和生物学稳 定性。水 稳 性:浸水后不立即散开。力 稳 性:一定外力作用下不致受到完全破坏。生物学稳定性:结构体抗拒微生物对有机物质分解、破碎土粒相连接的能力。
; ; 四、土壤结构的改善与恢复
1.精耕细作,增施有机肥料
精耕细作结合施用有机肥料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地区创造良好结构的主要方法。
2. 合理轮作倒茬、扩大绿肥及牧草的种植面积,合理轮作
各种作物本身的生物学特点和相应的耕作管理制度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具有很大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