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棉花害虫的发生与防治PPT.pptx

  1. 1、本文档共1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棉花害虫的发生与防治PPT

第八章 棉花害虫的发生与防治;棉花的生育期长,且具有无限生长的习性。在棉花漫长的生育过程中,常会遭到多种害虫的危害。 在当前的生产条件下,一般年份,棉花因遭受害虫危害可造成经济损失15—20%,如果不进行防治,则可造成50%以上的损失,少数特殊年份因害虫大爆发可造成棉花80%以上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才能确保棉花丰收。;2018/1/15 星期一;2018/1/15 星期一;据统计,我国有棉花害虫254种,常见的害虫约30种。 从棉株受害的被害状看,大致可分为吸汁类、钻蛀类和食叶类等三大类,其中: 吸汁类:主要有蚜虫、蓟马 、棉盲蝽、红蜘蛛(棉叶螨)、棉叶蝉等。 钻蛀类:主要有棉铃虫、红铃虫、金钢钻、玉米螟、斜纹夜蛾等。 食叶类:主要有棉小造桥虫、棉大卷叶螟、斜纹夜蛾、棉蝗、负蝗、蜗牛和蛞蝓等。 地老虎类则咬断棉花幼苗的茎。 各种害虫的形态差异大,为害造成的被害状也很不相同。;2018/1/15 星期一;2018/1/15 星期一;一、分布与为害 二、形态特征 三、生活史和习性 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五、防治要点;棉蚜俗称腻虫、蜜虫、油汗等,为世界性害虫。 我国为害棉花的蚜虫主要有: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 棉黑蚜(Aphis atrata Zhang) 苜蓿蚜 (Aphis medicaginis Koch) 棉长管蚜(Acyrthosiphom gossypii Mordviko)等 均属同翅目,蚜科,其中棉蚜是最重要的种类。 本节主要介绍棉蚜。;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棉花苗期重要害虫。在我国各棉区都有发生,除西藏未见报道外,广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密度较大,黄河流域、辽河流域、西北内陆棉区发生早,为害重。近年来华北及长江流域随着Bt棉的普遍种植,棉蚜发生为害呈上升趋势。 棉蚜为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达74科258种,我国有113种。越冬寄主(第一寄主)主要有花椒、石榴、木槿、鼠李、月季、菊花、芙蓉、夏枯草、车前草等;夏季寄主(第二寄主、侨居寄主)主要有棉花、茄子、辣椒、瓜类、麻类、菊科、豆科、苋科等植物。;2018/1/15 星期一;为害特点:棉蚜以成蚜和若蚜群集在棉叶背面和嫩茎上刺吸汁液。苗期受害,棉叶卷缩。成株期受害,上部叶片卷缩,中部叶片现出油光,即所谓“上油株”。下部叶片枯黄脱落。叶片表面有蚜虫排泄的蜜露,易诱发霉菌滋生。棉花受害后发育迟缓,植株矮小、叶片变小、叶数减少、根系缩短、现蕾推迟、蕾铃数减少、吐絮延迟。 据研究报道,棉花现蕾以后,棉蚜对棉花一般不造成较重危害,其危害可通过棉株的补偿作用予以补偿。 棉花三片真叶前,棉蚜危害造成卷叶对棉株正常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随着棉株的长大,棉蚜危害对棉株生长发育的影响越来越小,至棉花7-8片真叶后基本无太大影响。;2018/1/15 星期一;2018/1/15 星期一;棉蚜是棉花上的常发性害虫,过去认为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害虫。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棉蚜不仅不是一种害虫,而是一种益虫或称为中性昆虫。 棉蚜在非大发生的情况下,对棉花的危害性一般很小,而棉田有一定数量的棉蚜,可作为棉田天敌的主要食源,保证棉田天敌的一定数量,当棉田中的棉铃虫等其它害虫发生时,这些天敌可以对这些害虫起到控制作用。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不到2mm,身体有黄、青、深绿、暗绿等色。触角约为身体一半长。复眼暗红色。腹管黑青色,较短。尾片青色。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不到2mm,体黄色、浅绿或深绿色。触角比身体短。翅透明,中脉分三岔。 卵:初产时橙黄色,6天后变为漆黑色,有光泽。卵产在越冬寄主的叶芽附近。 无翅若蚜:与无翅胎生雌蚜相似,但体较小,腹部较瘦。 有翅若蚜:形状同无翅若蚜,二龄出现翅芽,向两侧后方伸展。体端半部灰黄色。;2018/1/15 星期一;棉 蚜;棉黑蚜;生活史: 辽河流域棉区一年发生10~20代,黄河流域、长江及华南棉区20~30代。 棉蚜以卵在木槿等越冬寄主上越冬。当十月中下旬棉花衰老以后,棉蚜便产生有翅的性母蚜迁到越冬寄主上,产生产卵型的雌蚜,再与从棉株上飞来的有性雄蚜交配产卵,卵多产在寄主枝条缝隙和芽腋处。 第二年三月,卵孵化产生干母,干母在越冬寄主上危害,并胎生无翅雌蚜,繁殖2-3代后,产生有翅雌蚜迁入棉田危害。;;棉蚜在棉田营孤雌生殖,世代严重重叠,田间不能对其进行分代。在生产中,常根据棉蚜的发生特点和棉花生育期以及气候条件将棉蚜划分为苗蚜、梅蚜、伏蚜和秋蚜。 苗蚜:指棉花苗期(6月10日前)的蚜虫,发生最普遍而严重。 梅蚜:指梅雨期(6月10日至7月20日)即棉花现蕾期的蚜虫。 伏蚜:指出梅后(7月20日至8月10日)棉蚜种群在夏季形成的体小、色黄、耐高温的生物型,即花铃期蚜虫。 秋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