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一棉花害虫PPT
2、习性: 卵产于叶背或所吐的丝网上,1-18粒卵/日产,188-206粒卵/♀。 幼螨,若螨共蜕皮2-3次, 扩散,迁移:爬行,吐丝下垂,借风传播,也可随水流扩散。在 食料不足时常有成群迁移的习性。 三、防治方法: 1、越冬防治: ①合作布局,轮作倒茬; ②棉田要深翻冬灌; ③晚秋和早春结合积肥,铲除沟渠边、路边、井台边、坟边的杂草。 第十一章 棉花害虫 我国有300种,重要的有30种左右。 1、播种及出苗期:种蝇?种子,幼芽腐烂,缺苗断垄 2、苗期: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幼茎 三点盲蝽,烟蓟马?棉苗生长点,公棉花,多头棉; 棉蚜?卷叶,棉苗停滞生长; 3、蕾花期:棉盲蝽,棉铃虫,棉叶螨等为主, 棉蚜,四纹丽金龟,玉米螟; 4、花铃期:棉铃虫,棉叶螨,棉蚜,红铃虫,小造桥虫; 为害主要种类:棉铃虫,棉叶螨,棉蚜。 本章主要内容 了解棉花害虫的发生特点、主要种类和调查方法;掌握棉花害虫危害的特点、形态鉴定特征和综合防治方法。领会苗蚜、伏蚜、同(异)寄主全周期等术语。 第一节 棉铃虫(掌握) 第二节 棉蚜(掌握) 第三节 棉叶螨 (掌握) 第四节 棉盲蝽 (了解) 第五节 棉蓟马(了解) 第六节 其它常见棉花害虫 (自学了解) 第七节 棉花害虫综合防治 (自学了解) 第一节 棉铃虫 属鳞翅目,夜蛾科 一、分布、为害: 世界性害虫,我国普遍发生。 黄河流域,辽河流域,西北内陆棉区为常发生区。 长江流域为间歇发生区。 1992年特大暴发,直接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 . 为害: 成虫:14~18×30~38㎜。♀ 16×30㎜。黄色,前翅黄褐色,斑 黄褐色,♂灰绿色,前翅仅缘线和亚 纹极明显,外横线和亚缘线间褐带 缘线较明显,等宽的褐带内有清晰的 宽度不等,色较深,褐带内的白点 白点8个。外缘各脉间有黑点。 不清晰。 后翅外缘黑色部分的内侧无细线。 后翅外缘黑色部分的内侧有1细线。 棉铃虫 烟青虫 2、习性: 成虫: ①昼伏夜出:白天潜伏,晚产卵,取食; ②喜杨树枝把; ③喜食蜜源植物?趋化,补充营养; ④趋光性; ⑤卵散产于嫩尖,嫩叶上;1000粒-3000粒/♀;2代:顶尖或顶尖三叶上,占85%;3代:蕾、花、铃的苞叶上最多。 幼虫: 初孵幼虫食卵壳,再转移到心叶或叶背,当天不动,第二天多集中于生长点或果枝的嫩尖处食嫩叶。2龄后开始蛀幼蕾,3-6龄食量增大,蕾、花、铃均食,5-6龄进入暴食期,2个/天,一头一生可为害10个左右,多达18个,转铃多在夜间和清晨,3龄以上幼虫具有自残习性,老熟幼虫入土化蛹。 三、防治: 麦田治一代,狠治棉田二代,严控三代,挑治四代。 1、农业防治: ①深耕冬灌,减少虫源 ②棉田种植玉米带,成虫白天多集中于心叶内产卵,消灭之。 ③抗虫棉,转Bt基因抗虫棉 ④结合农事操作,抹卵灭蛹 ⑤麦收后及时中耕灭茬,减低成虫羽化率 2、诱杀成虫: ①杨树枝把诱蛾,具体方法见P326; ②黑光灯,高压汞灯有较强趋性,诱杀; ③性诱剂诱杀:P326 3、生物防治: ①保护利用天敌,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 ②释放赤眼蜂,见书P326 ③喷洒菌类、病毒类杀虫剂:Bt乳剂,棉铃虫多角体病毒(NPV)等; 4、化学防治法: 棉花生育期具有极强的补偿能力,防治指标适当较宽。 高产田:2代 36头/百株;中产田:12头/百株;低产田:8头/百株。 防二代:6/下-7/中,喷洒于嫩叶顶尖上,“点点划圈” 防三、四代:群尖,幼蕾 药剂:1605 、 久效鳞、杀虫脒、溴氰菊酯、灭扫利等; 生长调节剂:灭幼脲,定虫隆等。 第二节 棉蚜 俗称腻虫,油汗,蜜虫等,属同翅目。蚜科。 我国主要有四种:棉蚜,棉黑蚜,苜蓿蚜(豆蚜),棉长管蚜。 一、分布与为害: 棉蚜:世界性分布,多食性,寄主植物74科285种。群集于叶背, 刺吸汁液,向背卷曲,植株矮缩呈拳头状,新叶发育受阻,推迟果枝形成。分泌唾液酶,分解植株营养,发育不良,排泄蜜露,易引起黑霉病,传播病毒病。 棉黑蚜:西北内陆,整个新疆有分布。为害与棉蚜相似。 苜蓿蚜(豆蚜):长江,黄河流域分布,苗期群集于根部吸食。 棉长管蚜:仅新疆有,无群集,分散于叶背,嫩枝 ,花蕾上,受害部位呈淡黄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VIP
- 一种能模拟任意非线性激活函数的量子系统.pdf VIP
-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跨学科课程融合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卡特彼勒3512C发动机零件图册 英文版.pdf VIP
- 临床复用医疗器械集中管理率、职业爆发率、包装合格率等消毒供应中心质控指标体系指标要点.doc VIP
-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脚本.pdf VIP
- 【开学第一课】高三开学第一课(生物)(共28张PPT).pptx VIP
- 提钒炼钢厂点检维护作业区专职点检绩效考核实施细则.doc VIP
- 加油站管理者的领导与团队建设.pptx VIP
- 劳动防护用品基础知识.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