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PPT
编年体的优点是史事和时间的紧密结合,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便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可避免叙事重复。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不能集中叙述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往往详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化。一个人的活动,散见于各年之中,难以完整系统地记述其生平事迹。 三、纪传体 史书体裁名,司马迁始创。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并用专章记载典章制度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本纪、世家是纪传体的主体,故称纪传体。 《史记》/v_show/id_XMTc3NzExMjA=.html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史记》是一部通史,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中国古代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 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史学 主讲人:訾希坤 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学是中国文化的宝藏 一、中国的古代史学的光辉历程 (一)、远古至秦汉的史学: 第一个史学之最:殷商和周代的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国历史上目前所知最早的历史记载。 《尚书》中记载了殷、商王朝的大事,它是中国最早的文献总集。 《春秋》 :孔子整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创立了编年体史学题材,开启了私人修史之先河,形成 “寓褒贬、别善恶”之史观,因此孔子被学者们尊为中国史学之父。 春秋战国时期的史著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以记事为主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传》、《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战国时魏国史书。该书原无名题﹐后世以所记史事属于编年体﹐称为《纪年》﹐又以原书为竹简﹐也称为《竹书》﹐一般称为《竹书纪年》﹐亦称《汲冢纪年》﹑《汲冢古文》或《汲冢书》。凡十三篇﹐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按年编次。周平王东迁后用晋国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至“今王”二十年为止。 另一类是以记言体为主的心言体史书,如《国语》、《战国策》等。 总之,先秦是中国史学的奠基时期。 (二)两汉史学 两汉是中国史学的确立时期,成长时期. 司马迁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小说通史《史记》, 梁启超赞:“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鲁迅誉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 东汉时,班固沿用《史记》的体例,编修成《汉书》,(即《前汉书》),此乃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断代史。 《史记》与《汉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史记》为通史的开山,《汉书》为断代的初祖。 东汉末年,荀悦写成《汉纪》,创编年体断代先例,也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这一时期,史学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 刘宋开始,国家所设置的四种专科学校,以史学为专科之一。“史学”这个名词即出现于这个时期,表明了史学已有其突出的地位和重要性,也表明了史学本身的发展。 (四) 隋唐史学 隋唐是我国古代史学的繁荣时期。主要表现在: (1)史书数量有了更大发展。 《新唐书·艺文志》称“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唐之学者自为之书者,有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 (2)正史编撰成绩斐然。被列为正史的二十四部史书中,有三分之一是在这个时期修成的。唐代官修史书有《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及《隋书》各史。当中隋书、晋书是集体创作,此为前所未有的方式 隋唐五代,完善了史官制度,官修史书成绩斐然,二十四部正史中有八部完成于唐初。 (3)官修史书制度正式确立。 隋文帝:“人间有撰及国史者,皆令禁绝。” (4)出现了史学理论专著。刘知几所著《史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 (5)诞生了我国第一部典制通史。唐人杜佑《通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历代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通史著作。 刘知己《史通》、杜佑《通典》为史学开辟了新路。 (五)五代、宋、元史学 我国史学继续发展的时期,两宋史学发达,: (1)正史的编修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宋代薛居正的《五代史》(即《旧五代史》),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和《新唐书》。元朝脱脱的《宋史》、《辽史》、和《金史》。 (2)产生了带有总论性的三部通史巨著,即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郑樵的《通志》、元代马瑞临的《文献通考》。 (3)南宋袁枢撰《通鉴纪事本末》,首创纪事本末体。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袁枢新创纪事本末体 (4)宋代的金石学独具特色,成绩斐然。 宋仁宗时刘敞,《先秦古器图碑》(已佚),对研究金石有开创之功。 吕大临撰《考古图》,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古器物图录。 其后又有《宣和博古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