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肉种鸡喂料设备的选择PPT
白羽肉种鸡喂料设备的选择 王昕宇 河南省鹤壁市 博龙畜牧机械有限公司肉种鸡采食特点快大型白羽肉种鸡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食欲好、采食速度快。育成期特别是育成后期,因为限饲严格,采食属于“疯狂抢食”状态,给料后的十分钟内吃掉日料的绝大部分。种公鸡全期采食速度极快,一直处于“抢食”状态,给料后的十几分钟内吃掉日料的绝大部分。育成期第18周采食状态肉种鸡的饲养管理特点肉种鸡生长速度快,不加控制、自由采食的话会长成肉鸡,繁育性能大大下降甚至丧失。必须严格按照饲喂计划、整个饲养周期通过控制饲料采食量获得良好的繁育性能。采食速度快,加上限制饲喂使鸡只处于“饥饿状态”中,鸡群内的个体存在着采食量不同的可能性。必须通过良好的设备和管理措施使群体内每只鸡获得均等的采食机会。严格的公母鸡分饲需要,无论什么时期都要保证公母鸡之间采食不到对方的饲料。这就要求混群后的分饲措施必须有效、确实,不可丝毫马虎。饲喂工作——肉种鸡饲养成功之关键早期细致周到的饲喂是饲养种鸡良好的开端,均匀准确的饲喂为今后全群发育均匀打下基础。育成期精确的限饲能获得:A,每只种鸡良好的发育;B,全群整齐的均匀度;C,最高的产蛋入舍率;D,最好的种蛋受精率。开产初期细致的饲喂和分饲管理能保证公母鸡尤其是公鸡的良好状态和体重保持,保证40周龄后的种蛋受精率。综述:均匀饲喂和严格分饲直接决定着种鸡的发育、生产成绩和保持,进而决定着饲养之收益。观察目前单一阶段饲养的肉种鸡场对设备的配置,明显感觉到对种鸡喂料设备的重视还不够,主要表现在于忽视育成期和产蛋期的不同需要,而是单一按照产蛋期设置,导致育成期均匀饲喂措施落实不足或者部分栏内落实不到位。忽视种公鸡和种母鸡严格分饲的重要性,在饲喂设备、模式及日常管理实施方面力度还不够。育成期甚至出现借用对方设备的情况,这对培养鸡只良好采食习惯是非常不利的。需要提醒的是:不能简单把饲喂设备的选择与配置与其他设备的配置等同起来,要额外给予这项设备重点关注。充分分析产蛋期和育成期鸡舍内因分栏导致的不同需要,时时关注能否让每一只鸡在采食中都能获得均等的采食机会。还要关注保证整个饲养期每只鸡都用连贯的饲喂模式和设备采食。把这种关注落到实处,这将对提高种鸡饲养成绩非常有帮助。可能的话,公母鸡饲喂设备在外形和颜色上也要有明显区别。为什么这样讲?我们再看肉种鸡的生理特点生长快,代谢旺盛。食欲好,采食速度快。由于必须采取严格限制饲喂措施,鸡只饥饿感强烈,疯狂抢食,尤其在育成后期。产蛋期公鸡采食速度仍然很快、一般十多分钟吃掉全天大部分饲料。混群后,种公鸡的头部发育尚未达到最宽,部分公鸡仍能够伸进母鸡的防鸡栅内偷吃;随着日龄增长,这样的公鸡比例逐渐降低。防鸡栅完全达到阻止公鸡采食母鸡料的作用大约需要到32周龄前后。公鸡不剪冠或者使用鼻签等其他辅助措施,对限制公鸡采食母鸡饲料有一些作用,但是混群初期完全依靠这些措施,做好公母分饲是不可靠的。分析一由于肉种鸡采食快,同时又限制采食量,如果鸡只采食位置不够的话,抢到位置的鸡就会采食多,没有及时抢到位置的鸡就会吃到得少,造成当天采食量的不均匀。当天采食不均匀的话,吃得多的鸡第二天抢食时力气足,很可能继续抢到比日定额料量多的饲料,同时抢得少的鸡可能会继续少,时间久了,会造成栏内鸡只均匀度的恶化。分析二如果不是专门的育成鸡舍,育成期鸡群则需要分栏,常常会出现一部分母鸡的饲喂设备在公鸡栏内,同时一部分公鸡的饲喂设备在母鸡栏内。这种情况下务必注意给公母鸡分别补充设置临时的饲喂设备,切不可让给公母鸡相互借用对方采食设备饲喂,否则会培养出鸡只非常不好的采食习惯,导致混群初期管理难度极大!假如使用母鸡饲喂设备饲喂公鸡,混群后这部分公鸡还要寻找母鸡饲喂设备采食,而开始混群时,绝大部分公鸡的头部发育还不足,限制措施尚不能完全发挥作用,(部分公鸡)能避开母鸡的限饲措施吃到母鸡料。详述三大约到产蛋高峰前后,绝大部分公鸡都没有办法吃到母鸡饲料了,而这个过程大约是十周左右。公鸡若没有好的采食习惯,这十周采食的不可控一方面给饲喂管理增加很大难度,另一方面导致部分公鸡留下隐患。这种隐患会在40周龄后逐级表现出来,最终表现为当时种蛋受精率的明显下降。常常有人把40周龄后种蛋受精率的下降认为是种鸡体质正常下降,其实这属于懒人思维。正常下降一定有,但是幅度不会是特别明显的,笔者从事多年父母代肉种鸡售后服务工作过程中观察到:同为50周龄的种鸡群,种蛋受精率好的和差的最多相差20个百分点,这可能就不是能用“正常下降”来解释的了。为适应鸡只发育,我们知道应该关注下面这几点:育雏育成期分开饲养,我们只须创造让每群内的鸡能同时吃料、均匀吃料的环境,不用担心公、母鸡互相偷吃。所以提供足够采食位置、精确计算并给料加上快速均匀的分配饲料,能满足鸡只需要。混群后,我们必须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