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膨胀型阻燃剂及应用PPT
推测陶瓷前体硼硅氧烷(BSi)与PER的化学反应过程 北京理工大学 6.4 有机硅在膨胀型阻燃体系中的应用 (1) Casico?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 Casico? 的基本组成包括,经表面处理的白垩(chalk,CaCO3)、硅树脂弹性体(silicone elastomer)及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BA,ethylene-acrylate copolymer)。称之为新型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是因为体系从组成上突破了传统的APP为酸源(兼气源),PER为炭源,三聚氰胺或其衍生物为气源的模式。对Casico?膨胀型阻燃机理的研究指出,该体系的酸源兼炭源是EBA(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气源是CaCO3?。关键是这新的“三源”在含Si组分的存在下达到了较好的匹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体系吸潮和组分迁出的弱点。 北京理工大学 6.5 新概念膨胀阻燃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表6-12 低烟无卤膨胀阻燃聚烯烃(Casico?)基本配方(%质量分数) 体系配方 组分及性能参数 LDPE EBA SiEBA CaEBA CaSiLDPE CaSiEBA EBA(BA 1.8摩尔)/% 99.8 87.3 69.8 57.3 LDPE 99.8 57.3 硅树脂弹性体母粒/% (含40% 高分子量 PDMS1) 60% LDPE) 12.5 12.5 12.5 CaCO3(1.4?m)/% 30.0 30.0 30.0 抗氧剂 1010/% 0.2 0.2 0.2 0.2 0.2 0.2 LOI/% 18.0 18.0 19.0 20.0 24.5 30.5 热释放速率,HRR/(kW/m2) 1420 1304 1044 658 320 326 点燃时间,TTI/s 76 77 84 102 95 148 注:“1)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 北京理工大学 6.5 新概念膨胀阻燃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PDMS/Chalk(70%/30%质量比)混合物的TGA曲线 图注:升温速率10℃/min,空气气氛 北京理工大学 6.5 新概念膨胀阻燃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PEDP的第三个热失重阶段(350?500℃)对应着膨胀炭层隔热、隔质发挥阻燃效果的阶段。由TGA或DTG曲线可看出,该段曲线相对平缓,主要热分解挥发性产物仍是H2O。 第四阶段对应于膨胀炭层的热分解失重,产物主要是磷酸物种,导致500℃之上膨胀炭层失去了隔热、隔质的阻燃作用。 APP/PER及PEDP热分解过程的研究的意义? 北京理工大学 6.2 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 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研究指出,膨胀效应发生在280?350℃,最大膨胀峰出现在325℃。揭示了成炭过程的化学反应与膨胀过程应当匹配的规则。 DSC研究结果指出,吸热峰A(释放H2O)、B(PEDP熔融);放热峰C、D 对应于热分解膨胀成炭过程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即膨胀成炭过程是放热过程,但并不影响PEDP的阻燃效果。 北京理工大学 6.2 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 ? APP-PER热降解及炭层化学组成与结构的研究 表6-6 APP-PER体系13C-NMR化学位移 特征温度/℃ 脂肪C (25ppm) 脂肪C-O-C、 C-O-P (70ppm) 芳香C 杂环芳香C (100?160ppm) 羧酸C、 羰基C (180ppm ) 280 出现 - - - ?280 减弱 出现 出现 - ?350 显著减弱 - - - 560 趋于消失 增强 显著增强 较强 膨胀炭层的化学组成及结构也可以通过13C和/或31P的固体核磁共振谱(13C-NMR,31P-NMR)予以表征和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 6.2 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 APP-PER体系560℃下的DD-MAS 13C-NMR谱图 25ppm处支链脂肪碳峰显著减弱,而100?160ppm 处芳香碳及杂环芳香峰显著增强,表现出强烈的成炭特征。 下图给出了APP-PER体系560℃下的13C去偶-魔角旋转-核磁共振(DD-MAS NMR,dipolar decoupling-magic angle spinning-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谱图。所谓“魔角”是指为了消除各向异性的影响,提高固体样品的分辨率,样品与磁场遵循 3cos2?-1=0 的关系而旋转的角度(?=54.74?)。 北京理工大学 6.2 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 APP-PER体系加热(a)280℃, (b) 350℃, (c) 420℃和PP/APP-PER体系, (d) 燃烧后的31P-NMR谱图 北京理工大学 6.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