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得益于“三贴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功,得益于“三贴近”    辛勤耕耘近半个世纪、创作历程差不多与共和国同龄的菡芳老师10卷本皇皇巨著《菡芳文集》,将陆续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作为责任校对之一,我得以荣幸成为第一个读者,近水楼台的先拜读了其中《散文选》和《散论选》两本。    《散文选》和《散论选》两书所收入的篇章,都是他以往在中央和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其中许多还获过奖的作品。顾名思义,前者所收篇章文学性和可读性要强一些,而后者所录则更具现实意义和史料价值。不过在我看来,不论“文”还是“论”,他们其实都属于广义上的“散文”。所抒发的都是作者在生活中体验过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或是其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真情、真心。生活的土壤决定着作家的作品,菡芳笔下的每一个字几乎都是他人生的总结、智慧的结晶和对周围客观世界的反映。    菡芳是白族,生长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那个名为“喜洲”的闻名遐迩的白族名镇。鲜明的民族性,构成了他散文最主要的特点。白族是祖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一个颇具个性色彩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敢、勤劳勇敢、热情好客。他们有自己的语言,爱自己的服饰,他们经常说白语唱白族民歌。自小耳濡目染的菡芳,血液中自然也浸透了家乡山水的灵秀和才气,自从16岁在宋庆龄教诲下被冠以“白族少年”发表第一篇文章起,近半个世纪以来,他一直坚持着为自己的民族写作,抒发他们的喜怒哀乐、离合悲欢,描写他们的乡风俚俗,表现他们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美好生活,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做他们的代言人。如收录在《散论选》中的《从大理到桑植》、《千里玉泉通洱海》、《祥云禾甸本主信仰与白族生产劳动》、《“绕山林”、“绕三灵”和“逛桑林”》、《白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等篇章,仅从题目上便可感受到作者的倾向。    “唢呐声声中,小山村沸腾了。吉日良辰新门开/福寿双星齐进来/父母双亲都高寿/子孙后代出人才。谢金口,谢金口!”(《吉日良辰》)。“还是半夜,翠花就起床了。弟弟看着床头的小闹钟,揉揉眼睛问:‘姐,这么早,你起来搞哪样?’翠花边梳洗边答道:‘鸡都叫了,去抢头水嘛,要越早越好’(《抢头水》)。”在地处滇西的彩云之南,依靠党的政策富起来的人家,大凡有人盖了新房,在乔迁之初都要请人“踩新门”,请到什么样的人踩新大门,就意味着将来这道门里所出的子孙后代便是什么样的人,“我”因为是个肚里有墨的文化人,便不断被群众请去为他们踩门;大年初一抢头水,抢到头一桶水的人就会得到幸运女神的光顾,就会受到福祉的恩泽,就会一天比一天漂亮、聪明、能干……古朴的民风、古老的习俗,诗一样的语言,读罢这样的文字,心中充盈的唯有对那方山水的无限向往和那里主人的无比景仰。    如今,在姓名前冠以××族别字样的作家多矣,然而真正像菡芳这样数十年如一日,能够坚持不辍为自己的民族写作和始终在作品中贯穿着鲜明民族烙印的,却是少而又少。    取材的广泛性,是菡芳散文的又一特点。在他笔下,似乎世间之事,三教九流,几乎没有不能成文的。以事件论,婚丧嫁娶、吃喝拉撒,大到国家重点工程,小到百姓油盐柴米、针头线脑,信手拈来,都是文章。以人物论,不论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是军人、警察、教师、民工、记者、作家、编辑、农民、个体商贩、私企业主、学生、服务员,抑或是外国人,全都可以在他的书中找到位置。还有小动物中的鸽子、小鸟、鹰、蝴蝶和狗,植物花卉中的牡丹、兰、百合、马樱、桂花、杜鹃、荷等等,也尽有一席之地,真可谓是上天入地皆散文,什么都可以拿来任笔挥洒。诚如著名诗人和评论家晓雪在序中所言:“社会变革、历史故事、民族风情、山水风光、神话传说、先进人物、乡情友情、人生感悟等等,都有书写和反映。”    “雪山雄鹰”写的是一生辛劳的藏族老英模七林旺丹,而在那“一枝向南色更丹”的咏梅诗中,讲的却是人们鲜知的明末爱国诗人和书法家担当和尚,当我们还没有从那个“一生笔耕的人”的遭遇中走出来时,他的目光却又跳跃到了“又显虎威的老虎团”和“喜洲的那一对老外”夫妇身上。“眼前景色的美,是一种壮美。我们亲眼看见几头野象来江边吃水,远远看见两三只金色小鹿在江边洗过澡后快活地在沙滩上追逐嬉闹。”这是作者《在东方‘多瑙河’上》刚刚讲过的话,我们还没来得及细品,然而他却说“猫耳洞的夜晚一定很有意思,我们还是上去吧”(《夜访一号高地》)。正当我们忙于感慨喀瓦格博雪山脚下那位藏族姑娘达娃的情深意长时(《请喀瓦格博作证》),作者却早已赶到那“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弯弯的江水碧波荡漾的瑞丽江畔”寻美去了(《瑞丽寻美》)。    从收在两本集子里的篇章中可以看出,为了写作上述文章,菡芳的足迹几乎是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以及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和地区。波瓦洛曾言:“流畅的诗,艰苦的写”,我们中国古人也提倡“行万里路,采天下风”,民谚亦有“走到脚板烂,始得文章半”之说,其实这都强调了行走,即累积经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