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贤街的咏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贤街的咏叹   对常在北京逛街的游客来说,成贤街不会是最有魅力的街,它是北京城里惟一保留着旧牌坊的街,尽管它的两厢复古式装饰显得有点矫情,有点不真,但走下来内心里依旧有回味。         那杯淡定的咖啡和那杯禅意的茶      多少知道点儿成贤街历史的人知道,西头的火神庙说假也不能算假,它早就变成了民居了,民用的时间太久,户又杂,人口不断膨胀,旧庙产成了危房,庙院公共空间也给挤得只剩下了只供一两个人站脚的地方,山门门面一复原,一刷新就跟舞台上的布景道具差不多了。街上的牌坊、槐树都是假了包换的旧物,槐树说粗不粗说细不细,茂密的叶冠织成浓荫匝地的天然绿色天棚式长廊,古香古色的古街门楼、院墙、门脸房位列两厢,形成的格调、韵味就很合外国人的口味。   喜鹊店里有人在看书喝咖啡,有时看窗外的街,大部分时间是静静地读,身不动膀不斜的样子像是要把手里的书一直读到世纪末。咖啡馆名为喜鹊,很喜兴,很中国,墙上挂的画应当是在中国呆了20年的意大利女美术评论家莫妮卡?德玛黛感兴趣的那种,画中的人物用变形的五官、躯体、四肢夸张出某种情绪某种神态来吸引阅读者的眼球,描状绘物的作品也距写实风格很远很远,又不是抽象,怪诞而已。画幅都不大,与有限的室内空间很是谐调。天花板上的顶灯装饰性很强,临街的墙角摆着二三层的小书架,书刊系白领层的时尚读物,本册的装潢瞄的是童心未泯的小女孩、小男孩;吧台上的咖啡壶是纯良的袖珍的外国品种,茶单、茶叶罐则体现着民族特征,尤其是茶单,印刷的仿线装本,色调郁暗灰朦胧。隔断是梁柱间的格窗,里面的小空间沙发围簇着矮脚的小方桌,看着拥挤坐着舒适,而且温馨,一台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缝纫机和一幅只有凌乱的线条色块的油彩涂鸦之作摆在一起,你不觉得厌烦反而觉得很有生活味道,如同走近了一户老少都很宽容的家庭,大家审美不同但在一起能和睦相处和平共处。      松堂斋里有茶室,坐禅似的坐在茶室一角,守着茶海,惬意地喝着功夫茶。有一位众称朱珠的姑娘一边泡着茶一边讲茶具茶经茶道,讲得头头是道。同伴是茶迷,品的茶喝的茶,都非等闲之品,对茶道也是颇有研究的,很快就与姑娘探讨起禅茶来,竟探讨出不同的禅意。姑娘所说的禅茶指的是这里的供给,不仅是指茶,还包括环境、空间、供茶者的情义,她说禅茶是对生活追求的一种方式,这种追求是茶馆的也是茶客的。茶,我们点的是最便宜的一种,却不因价廉而粗涩,味香味甘,服务也不因价廉而简怠。一心一意的待客之道,就像养茶宠,认真而精心。茶宠有小动物有童子,都是紫砂的,用茶养出来光亮、滑润,摸着开心,还能发出呵呵的声音。很多茶客成了这里的回头客,买下茶宠让他们代养。回头客中不仅有茶客,还有乐友。姑娘的身边戳着一把古筝,乐友们自发地形成了一个俱乐部,定时不定时地举办音乐会。姑娘说她所有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来的,但我总觉得她的茶与养生健身的学问不可能全是来自书本,细问之下才知她本是医学院毕业的医生。   同伴很想在乐友聚会时再来,在闹市中的这方清幽的小天地里,在恬淡与轻松中走进岁月深处,体味岁月中禅味的生活。姑娘把一个茶客的话送给了我们:“不要催促上帝的安排,给生活一点时间。”   松堂斋和它的主人      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在成贤街东口牌楼内,距牌楼几步之遥,门楼一看便知。门楼上有华丽的装饰和精美的雕刻。入门洞,里面是二进小院,后院的屋顶上骑着楼阁,楼阁上骑着亭,空间紧凑。   松堂斋主人李松堂有一张饱经忧患的脸,他讲他的五脊六兽,门当户对,上马石下马石,门扇上“佛道儒邻里、真善美人家”的门联、门洞墙上“声振克家”的砖匾、钟馗打鬼砖雕画、院中明朝的下水道、宋朝的观音、700年的汉白玉栏杆……一路滔滔不绝,直到讲进展室,从厅堂的木雕到地下室的每一件砖雕、石雕通统讲完,意犹未尽,再带你穿过外瞅是平房,内走却是楼的楼道,登上楼顶,到了他认为全北京最养眼的地方――那座你看到他家门楼就无法自控地要多看上几眼的阁顶古亭。   松堂斋民间博物馆的顶亭确实养眼,站在亭内,东望,望到的是巨大脊兽遮掩不住的成贤街东口牌楼和雍和宫南宫门建筑群;北望是地坛;西望是孔庙和国子监;南望,是错落的屋瓦围簇的博物馆院。哪一个方向上都绿涛如峰如簇,哪一个方向上都飞红耀金富丽堂皇,高高的顶亭剪裁出古老的北京城的一角,极为写意。雨开始下个不停,不打伞就无法走出亭子到阁顶墙根一个方向一个方向地凝神细瞰远景。不过,却也因雨给了我们一个细听李先生回望北京民间收藏史的理想环境。沁凉的风,不歇的雨是一个漫长时代的贴切传神的背景音乐。   李先生是地道的老北京,小时候住在一所有二十几套房的古老宅院里,旁边是衰败了的状元府。他时常和小伙伴们去状元府的后花园玩,上房摘枣不小心踩掉了院墙灰包,露出了包在墙头上的赵子玉蛐蛐罐,蛐蛐罐三排三排垒,垒了上万个,孩子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