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澄泥回到御砚.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澄泥回到御砚   本期大师推荐:   蔺涛,男,1968年生,大专学历,高级工艺美术师,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山西省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生产经营协会副理事长,山西省陶艺家协会副会长,工艺美术制砚家。   蔺涛的“绛州澄泥砚”近年来荣获几十项国家级大奖,并作为中国澄泥砚专家多次参加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赢得海内外书画家、文房四宝专家、收藏家的好评。作品《蛟龙出海》被国家文物局、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博物馆评为“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并永久收藏。   2006年,绛州澄泥砚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8年4月,绛州澄泥砚传统手工技艺独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2008年蝉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   在山西传统工艺美术界乃至全国文房四宝行业,无人不晓蔺永茂、蔺涛父子俩,他们双双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同时授予“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的荣誉。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父子俩为恢复失传300余年的“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绛州澄泥砚”,付出了20余年的艰辛努力,使唐时即已闻名的绛州澄泥砚又获新生。不仅继承了传统,而且有所创新发展。山西省书协主席赵望进题词赞扬:“绛州名砚始盛唐,汾河澄泥有华章。传统工艺添新彩,蔺氏父子铸辉煌。”      古绛州之瑰宝      山西省新绛县,古称“绛州”。历史上不仅是晋南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且以“水旱码头”、小手工业发达著称三晋。绛州素产笔、墨、纸、砚文房用具,尤以澄泥砚最为著名。唐宋以来就有“唐人品砚,以为第一”、“亦足不亚于石”、“注水不涸”之声誉。自中唐起,澄泥砚皆为历代贡品,在中国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澄泥砚之所以名贵,系因得天独厚的澄泥资源。纵贯绛州境内的汾河自山西北部的管涔山发源,汇太岳、太行、吕梁、恒山、五台山、中条诸山之支流,水湍流急,一泻千里。进入新绛境内,河道渐宽,流速平缓,上游流水中所含金、银、铜、铁、镁、铅等多种金属元素及矿物质泥沙沉积成床,形成制作澄泥砚的天然采料场。正是如此,1400多年来,绛州先民们用智慧和汗水在新绛大地孕育了一颗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璀灿明珠――绛州澄泥砚。      绛州澄泥砚源于秦汉,盛兴于唐宋,明代达至炉火纯青,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甘肃洮砚齐名,跻身中国四大名砚。它秀似壁玉,抚为童肤,叩之有金声,用则发墨而不损毫,以鳝鱼黄、蟹壳青、豆砂绿、玫瑰紫、虾头红、朱砂红等颜色为珍品,文人墨客视为珍宝,多为题铭珍藏,然而遗憾的是明末清初制作工艺失传。据有关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因喜好澄泥砚,在钦定《西清砚谱》时因澄泥砚品类缺少,下令绛州知府取绛州汾河之泥进献于宫廷造办处仿制,因不得其法终未如愿。如今,故宫博物院库房还存有当年进贡的几十包河泥。      父子大师谱新章      难道这闻名于世的绛州澄泥砚就这样断代不哎?   有一次,一位古砚专家不远万里寻访澄泥砚故里留下的遗憾,深深地打动了时任新绛县博物馆馆长的蔺永茂。他感受到挖掘失传的古老工艺责无旁贷,萌生了让绛州澄泥砚在原产地重放异彩的梦想。   蔺永茂,战国名将蔺相如后裔,1940年出生于新绛光村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曾在山西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深造,是当地有名的文博副研究员、版画家。蔺永茂投身于绛州澄泥砚的研制事业,但面临重重困难,首先是势单力薄。他将目光投向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儿子蔺涛,让儿子放弃了城里优越的环境,回到了老家光村。蔺氏父子从此走上了艰辛的制砚之路……   1986年,他们成立了山西省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探求。   ――实物匮乏。于是,翻阅大量的资料,在清灯盖卷下搜录片言只语,几乎成蔺氏父子生活的全部内容。   ――原料无处寻觅。汾河湾的采泥场经沧桑巨变,如今早已面目皆非,于是,父子俩跋山涉水。踏遍汾河下游的沟沟壑壑,反复采集样泥。期间,父亲在河畔悬崖下几寸厚的断层寻泥,崖土坍塌将他埋了半截,幸亏得救;儿子蔺涛在齐腹的水中放置采泥绢袋,暴雨袭来,浪头险将他没入水中。   ――工序复杂。绛州澄泥砚属于砚雕,但又复杂于砚雕,属于陶而又高于陶。研制过程要经过采泥选料、澄细、淘沙除杂、练泥、制坯、烘干、雕刻、焙烧、抛光等几十道工序。由于泥料可塑性大,因而具有自己独特的雕塑风格。注重造型设计,讲究实用与艺术相结合,质地细腻但又细而不腻、坚而不燥。融绘画、雕塑、文字、书法、篆刻等一身,要研究物理、化学、土壤、地质、陶瓷、设计、色彩,以及文物、考古和扎实的文学功底与深厚的艺术修养,并从有关的艺术中汲取营养。因此,制砚者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艺,更多是“砚外功夫”。   ――焙烧是关键。澄泥砚硬度、颜色、质感都与此道工序有关。怎样建窑?如何控温?添加剂如何撒置?都要靠实践。它的烧造难度复杂于石质和陶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