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道班家庭走出的卓玛书记
我母亲今年85,已经是高寿了。母亲有3个子女,都是道班工人。1952年母亲带着大妹,从拉萨跑到林芝,在那里碰到解放军,参加了修路队。路修到拉萨,又修到日喀则。我妈妈在17道班当养路工人时,和养护大队的一个汉族驾驶员结婚了,婚后生下我和妹妹。我是1956年出生的。到了1960年,各单位精简汉族,父亲娶了藏族妻子,生养了两个小孩,他又会开车,当时算是有技术的人,按说不在精简之列。但父亲老家困难,就回去了。他是第一批精简回去的。他回去后,母亲独自把我们3个拉扯大,那时候妹妹生下才几个月,父亲回去后,就没有音讯了。我只知道他姓张,重庆北碚人,也是当时修路进来的。
妈妈给我取名“金尊”
我生下后,妈妈给我取了个名字,叫金尊。她说,金尊这个名字很有讲究,过去生活苦得很,但是你一生下来就有汤喝,有米饭吃,有菜吃,所以就取了这个“生下来就很丰富”的名字。最后我叫“卓玛金尊”,为什么又加了“卓玛”呢?妈妈她们修路修到日喀则大竹卡渡口时,我病得很厉害,妈妈到寺庙里去求菩萨、请活佛赐名,活佛说可以叫卓玛(仙女的意思),所以就叫我卓玛金尊了。
――那时候做起劳动来很苦,但是精神上很愉快。
我妈说,他们在林芝修路时,生活很好,吃饭时,解放军生怕他们吃不饱,往碗里使劲装饭。工资是发大洋,睡觉的被子和床单也是发的,睡的是地铺。大洋没地方放,有的人就在床铺底下挖个洞埋了,有时候埋的地方也忘了,所以好多工资就这样找不到了。那时候还小嘛,也没经验。想喝青稞酒了,就拿大洋去换。
那时候劳动虽然很苦累,但是一天到晚唱歌,心情很愉快。原先听说共产党解放军可怕得很,什么“汉人吃人”之类,根本没有的事。后来我妈妈还主动动员其他人参加修路,说对我们可好了,妈妈全家都是这样参加工作的。
选送内地上学
我七八岁才上民办藏文小学,跟妈妈呆在17道班,呆了十几年。我妈和其他道班工人出工以后,我经常去捡柴火,捡牛粪。长到14岁以后,养护段里有两个汉族医生觉得我有点聪明,就把我吸收到养护段医务室,叫我学医,教我针灸呀,打针呀。1972年我正式参加工作。
我有今天,首先感谢父母养育了我,但主要还是组织上的培养。我从一个小小的道班到养护段学医,再到工程队。工程队70多人,那时候我们中尼公路11个养护段全部是交通局管辖的。 1973年,段里有两个到内地去学习的名额,我很幸运,在那么多道班工人的子女里面,选上了我,很幸运地被派到内地去学习。
选拔的过程很有趣。那个主持选拔的人,是我们的班主任(后来他当到自治区副主席),当时他到我们那里来招生的时候,叫我读毛主席语录,我汉文一个字不认识,一句话都不懂,但他叫我读藏文《愚公移山》,正巧这篇文章我背得很熟,为什么?因为我天天要给道班工人念,我白天到民办小学读书,晚上给道班工人读报,他们中没有识字的,每天晚上都要念,所以“老三篇”我读得很熟,都能背出来。老师叫我念,我拿起来就“哇哇”念个不停,他说,行了行了,就是你了。考试就完了,我就这样上学去了。
到了咸阳民院。学校了解到我文化水平不行,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汉文不会写,藏文也不会,就把我分到预科去了。分到预科我就没法学专业了。
在咸阳民院的时候,我很想多学一点文化,但当时正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要是在教室里呆的时间长一点,就会被人批评为“资产阶级的苗子”,当时的口号是“宁愿做无产阶级的草,不做资产阶级的苗”。那时看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白毛女》等等,一个一个地看,很少在教室里头学习,要不就去学工学农学军。
就这样,4年过去了,1977年我毕业了。算工农兵大学生,当时没有文凭,过了好多年才把文凭发下特别是对女娃娃,他们会说,女娃娃到十六七八岁要嫁出去,你再让她上学干什么?男孩的话上学有个出息还可以。
有次我下到帕当乡,在乡里碰到一个女孩,看她应该是上学的年纪,就问她,你为什么不上学?她说她已经考取了内地一个大学,没有路费,准备放弃了。我觉得好可惜,农民家好不容易出个大学生,这样放弃太可惜了。我立刻把这个情况带回到县政府,班子一研究,决定由政府、民政局和教育局3家集资,把她送到学校去了。
就这样,我尽自己的能力干点实事吧。
重在教育下一代
我妈妈那一代,确实苦得很,但是苦中也有乐,她们是从旧社会过来的,再苦也觉得甜。每次拿到工资,第一件事是点个酥油灯,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问她为什么,她总是说,你看我都退休20多年了,什么活没干,什么都不用想,还照样拿工资,都是他老人家给的。她对着墙上的毛主席像,又鞠躬又叩头的。
――是啊,我到过的那些道班,每个道班里都有毛主席画像。
我妈妈那一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