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佛号中的长河――湄公河
在中国遥远的青海,茫茫的草原,圣洁的雪山,从冰川渗出的融水,汇同着草滩上的淙淙溪流,汩汩南下。携带着唐古拉山北麓的融雪和雨水的澜沧江,从青藏高原而来,经过西藏的昌都,翻过云南的迪庆在西双版纳与中国告别后便叫湄公河,
湄公河流过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最终汇入南中国海,成为一条全长4880公里的国际大河。“因为有湄公河,因为有佛教。”湄公河流域的祥和与质朴使无数西方人认为这里是平和、宁静与安详的天堂世界。
琅勃拉邦:佛忽然变得亲近起来
未去老挝之前,对老挝所知甚少,勐腊的关口在磨憨,有趣的是,出了关口还要走1公里左右才到老挝的磨丁关口。一样的红土地,一样的芭蕉林,一样用椰树、椰枝做的茅屋,如果不是语言以及关口飘着相异的国旗,你几乎分辨不出中老有何区别。
“在琅勃拉邦,可以享受到平和、宁静与安详。”来自法国的教师兼自由摄影师亚历山已经是第六次到琅勃拉邦了。在他的眼里,琅勃拉邦就是一个祥和的世界,是他在巴黎快节奏的工作之后最好的休憩港湾。问他是什么原因使琅勃拉邦和他的人民具有如此特点?他笑着说,“因为有湄公河,因为有佛教。”
沿城而过的湄公河让琅勃拉邦有了水的灵气。如果没有湄公河的相伴,琅勃拉邦或许只是一个山地之城。晨曦中,湄公河在淡淡的薄雾中渐渐地露出面容。宽阔的河面就像一位温柔的女性,平缓地流淌着,而没有她的上游澜沧江那样凶险、湍急。因为一路流经的都是红土地的缘故,湄公河泛着红色,直至入海口。
码头上停泊着几艘客船,吨位都不大,看不到船家忙碌的身影。一个少年似乎刚起床,就着河水洗脸。岸上等候上船的人很少,看神情也都不着急。远处,偶尔有零星的几只小舢板和独木船划过,在清寂的河面上,绘出一幅田园般的画面。琅勃拉邦的清晨,就像一幅水墨画,令人心旷神怡。
滨河路上的风景用“秀色可餐”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茂密的热带植物遮掩着滨河路,一幢幢小洋楼面河而立。因为曾经是法国殖民地的缘故,琅勃拉邦的许多住宅,还保持着法式风格。楼房大都只有二层,独门独户,用栅栏围住,门前、院内栽着各种花草树木。将那些黄色、白色、褐色,或者黄白相间、绿白相间的小楼,装点得像花园一样美丽,引得人路过哪家都想伸个脑袋进去探巡一番。
贫穷的老挝却自有另一种美丽,那就是从容、安详地面对现实。市民们的生活大都很悠闲,扫地的,放猴子的,整理庭院的,扎鲜花的……很像一幅清明上河图。在老挝每个人都很友善,不管与你熟不熟悉,他都是和颜悦色,面露微笑。在这里你不用担心被骗、被偷、被抢。无论走在琅勃拉邦的哪一条街道,哪一个角落,无论是在清晨还是夜晚,甚至在露天夜市上,你都听不见嘈杂的吆喝。不知道这样的境界从哪里来?难道真的是佛的力量?
琅勃拉邦市区面积不到10 平方公里,却有32座寺庙。从早到晚,如果你都在街上转悠,肯定会无数次地与寺庙、与和尚那一身的黄相遇。
清晨,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一队队身披黄色袈裟手持金钵的僧侣身影。外来客,都会把这个当作旅游观光的一个项目。布施者则或站或跪地在街边等候。看见化缘的队伍临近,就面色虔诚地将食品盛给每一位和尚。可以说受施者是安然地接受,布施者是尊敬地给与。
东南亚90%的人信仰小乘佛教,早在公历纪元前后,南传上座部佛教已在东南亚流行。但是传到老挝,却是14世纪的事了。之前的几个世纪里,琅勃拉邦周围的地区曾受到吴哥王朝的统治。1349年,一个避难于吴哥的王子法昂率军打回孟骚即今日琅勃拉邦所在地,并在1353年建立了澜沧王国。法昂王派遣使者到吴哥请求高僧到澜沧王国传播佛教。1359年,两位高僧带着3位佛学家和20名僧侣来到老挝。苏耶跋摩九世王还送给法昂1尊具有“驱散苦难”使命的著名的勃拉邦金佛像,传说这尊佛像是公元1世纪在斯里兰卡建造的,现珍藏在琅勃拉邦的皇宫里。而琅勃拉邦市的名称也来源于这尊佛像。
根据小乘佛教的规定,男子一生中必须出家当一段时间和尚,在老挝甚至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大部分人在7岁后,会被送去寺庙当小沙弥,以后即使还俗,无数的礼佛日,每日的化缘活动,也会将他们与佛教紧密相连。
佛教如血液般流淌在琅勃拉邦。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人,善良、诚实与朴素。即便他们物质生活贫困落后,但却有非常的素养与精神面貌,自然会散发出一种美丽与宁静的气息。
对于佛教我曾经怀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可是在琅勃拉邦,佛忽然变得亲近起来,心情像被洗过一样澄净。在琅勃拉邦,在老挝,我不敢说已经体会到了佛说的“大自在”,但是从未有过如此舒朗与自在。
霓虹灯下的万象和穷人的“超市”
在老挝语里,“湄公”是母亲的意思。湄公河确实滋养、哺育了老挝,颐养了老挝人的性情。他们在湄公河及其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