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傅山“宁拙毋巧”的书法审美标准探究
傅山(公元1607年~1684年),字青主,山西太原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书画家和医学家,傅山家学渊源深厚,通晓经史诸子之学,一生著述颇丰,在书法理论及创作实践上独树一帜,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历史上在被尊为“清初第一写家”,以其“四宁四毋”的学术理念开启了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的新阶段。傅山在其《霜红龛集》中提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美学理念,这既是他的艺术主张,也是其经验之谈。只可惜在很多时候被人们误读了。傅山提出“四宁四毋”是对当时陈规陋习的一种矫正,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以“丑”为美,是对造作、轻滑、违反自然美的一种宣战。显然,这里的“丑”、“拙”、“支离”是有其特定含义的,不能作表面文字上的理解,傅山的“四宁四毋”,笔者认为,精要在“宁拙毋巧”上,或可用“宁拙毋巧”一语贯之。
“宁拙毋巧”理论的提出,使书法走近人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人类精神的心电图及情感密码,笔者将围绕傅山的理论和实践对其“宁拙毋巧”这一理论审美标准作一些探讨。
一、厚重的审美特质
书法理论的传承往往是通过作品并在于作品之后,人们对书法家的期待往往是很完美的,因为审美期待的动力无需安排和无法阻止。人们期待着具有一定深度的,能够更多地走入观赏者内心世界的作品出现,因而人们希望书法家的作品能够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的每一根琴弦,表现出厚重而深刻的特性。厚重是一种风范和境界,也是一种人格和高度。傅山深识颜真卿的厚重,无论是书法创作实践还是艺术理念都无不受颜真卿的影响。
傅山尊颜,因为颜字有自在雄浑厚重之力可体察,有凛然厚重之气不可犯。因为书法不仅是写字的技巧或艺术,还寄寓着可传承的伦理道德观念。不难理解,傅山在谙熟颜真卿的笔法、字法之后,浑厚天成,已成为其心灵与创作激活时进行“对话”的固定方式,如果傅山写草书的目的仅仅只是排遣心中的积郁,激活心源活水的话,那么此时“宁拙毋巧”的审美理念就像傅山书法和书论文章一样,在中国的书法史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从某种角度讲,颜真卿的书法无疑是厚重的典范,即使充满激情不可抑制,情绪的抒发也是在厚重的基础上的流淌。傅山大字连绵,结构跳荡,落墨如画,淋漓中又可见犀利,无疑,傅山与颜真卿的艺术观点是一致的。他推崇柳公权“心正则笔正”的书论,也是对颜真卿厚重壮阔书法推崇的一种补充,这可以想见傅山对篆隶金文心仪的原因所在,傅山的厚重不仅是简单的外力表现,是对真挚雄浑原始生命力的彰显。傅山书法的厚重是汲取了颜真卿“庄严厚重”的精髓后成为自己的创作语言,这种厚重韵味悠长,我们在品读其书法作品时会感到有一种超凡脱俗的严肃与深刻,可以治疗我们现代人内心的浮躁,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也不能承受之轻,傅山的厚重使我们空飘的心灵得到着落,品读傅山的作品,即使没有得到大彻大悟的体验,也会感到夏日的一地清凉。“宁拙毋巧”反映在傅山作品中,是一种厚重的沉淀。任何艺术对俗的免疫力是很微弱的,大多数的书法家会终身携带“俗”的毒素,傅山却没有丝毫的奴俗气,这是他的学识人格,性情之使然,康定斯基说得好“凡是由内在需要产生并来源于灵魂的一切技法都是神圣的,而来自于内在需要以外的一切技法都是可鄙的”,傅山所言所书的厚重源于胸怀的博大与情感的深沉和真挚。
自唐代开始,书坛异军突起,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二座丰碑,然而从宋以后国势渐衰,篆隶魏碑甚至颜真卿书法都鲜有问津,柔丽之风盛行。傅山书法结体虽“其貌不扬”,但格调高古,在书坛上独树一帜,具有丰富的学养和高格的美学境界,法眼高标。如其草书《华严经》,在连绵草法中险中求稳,豪放中见文雅,单纯中见含蓄,厚重浑成,这与其人雄浑厚重,正气凛然一脉相承。
傅山素有“天书”之美誉,其书博大,恢宏,奇崛,拙重的意趣,不求外表的浮华与纤丽,实则问道于深闺,厚重的美学规律,傅山不经意的行草与生性天真不着痕迹,创造性地合二为一。假设傅山书法没有在奔放之中渗透凝重,使舞动的线条增加几多力度,那么“宁拙毋巧”便失去了其核心的审美内涵,真正变得愚笨。
异族入侵中原,傅山以遗民自居,心里的不平衡使傅山对赵子昂产生某种偏见也在情理之中,由于心性使然,自觉不自觉地取法于雄浑厚重的方向,在千帆止行的漩涡中启锚,将深沉厚重,“宁拙毋巧”的耿耿正人之气,端严古穆的阳刚之美与柔媚婉约、故作小聪明的巧饰之风形成鲜明的对照。
究其傅山行草,以碑写帖,求其厚重,将矛盾的对立面转化为厚重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则强化了厚与重的统一,强调内在的骨力,线条的质量感。一贯的气势浑厚,是傅山“宁拙毋巧”中蕴藏着第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明末清初黑暗的社会统治与资本主义萌芽,受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影响,重情化的个性书风得以彰显,厚重审美理念的运用,使傅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