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风浓郁看前童
几次在报刊上读到介绍前童的文章,印象颇深,心里便老是惦记着该去亲眼目睹一番。最近,终于成行。自杭州坐快客去宁海,两个多小时就到县城,再换乘中巴,不到二十分钟前童便在眼前。为了好好看看这座名气不小的古镇,下了车我先在镇上找了家小旅店住下,随后便带上相机与小本子,出来四处溜达。
地处宁波市宁海县南部的前童,前有状元峰,后有梁皇山,东西有前塔山、鹿山,四周群山环抱却并无压抑之感,中间一大片平原上房屋毗邻,街巷连里,居住着2000多户5000多人。村前镇后迤逦流淌着梁皇溪和白溪两支活水,于村前交汇后流入三门湾。正是在这风光旖旎的青山白水之间,世代生息着一个古老的村落家族。与富阳孙氏聚居的龙门镇相似,这里十人中有九个姓童。由于村落位于原先的惠民寺前,故称“寺前童”,后来则称之为“前童”。
我发现,前童的村镇风貌与格局和桐乡乌镇、湖州南浔、嘉善西塘和余杭塘栖等“下三府”的水乡古镇不同,而与“上八府”的富阳龙门、兰溪诸葛及武义俞源等古镇相似。镇里镇外走了一遭后,我兴奋地瞧见这大片的明清建筑被较完整地保留下来了,没有其它村镇中那些常见的“插花”新楼,绝对的原汁原味!我以为这里最具特色的是它完整的古建筑群、绕屋的水渠与卵石?m就的巷道。
前童是童氏始祖──南宋年间宦居迪功郎的士大夫童潢,在一次游历中偶然发现这块“山环水抱”、“围而不塞”、“藏风保水”的“风水宝地”的。童盛赞其“山之灵,水之秀”,并于南宋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从原居住地黄岩上岙举家迁徙至此而发展繁衍至今,前后经历了770余年,为我们留下了一批明清时期完整的古建筑群。这批古建筑群以古祠、旧宅和老街为主体构成。其中方孝孺参加设计的童氏宗祠建造于明初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占地1.2亩,檐头四注,两廊发阁,南设戏台,北存祀室。其他如俨思祠、水言祠、崇本祠等数十座小祠,分别建于明天启、清顺治和乾嘉年间,至今轮廊依旧。古祠周围是黛青粉墙的道地,“群峰簪笏”、“职思其所”、“欣所寄”等40余个道地,集砖、木、石雕等工艺于一体,几乎完整无损地保留着清代乾嘉年间的风貌。据统计,前童至今保留的古旧民宅有1300余间。我去过不少古镇古村,古建筑见过不少,但是以前童这里斑驳陆离的老墙给我的印象最深!这种古旧老墙上的历史印痕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看过之后难以忘怀。
前童的水渠也是很有特色的。这里的水渠系前人按“水八卦”图形修筑,连接各家各户,比起名气很大的皖南黟县宏村的古代水利工程,只是没有“牛肚”与“牛胃”,可是比那里小鸡肚肠般的小水渠要大多了,也气派多了。而且,这里有来自深山幽谷的源头活水,水量大得多也清冽得多,可谓碧水长流,滋润古镇。人称“家家有活水,户户有雕墙。”前童人历来很懂得保护自家的水渠,这使得大家随时可在门前水渠里洗脸洗澡、洗衣洗菜。我在袖珍式的明代花桥上逗留许久,看着前童人在家门口的水渠中洗??,很爽!水渠里的水经居民使用过后又流到镇外去灌田,非常合理。《塔山童氏谱志》中记载,自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族人童濠主持起,村里搞过三次较大的兴修水利工程,使后人至今受惠。
前童的再一特色是古巷道的保护。如今不少古村古镇为了方便车行人走,大都已将原先的青石板或卵石路浇上了水泥。这对历史风貌的保护而言,让人惋惜。而前童的绝大部分古道都完整地保存着。这种由万千块几乎一样大小的卵石精细?m就的巷道,与两旁的古宅老墙连在一起,那么质朴,那么浑然一体,那么古意盎然!在这样的巷道上行走,很让在现代都市里生活久了心绪往往浮躁的我等安宁下来。
第二天上午,我又在镇内古宅转悠,巧遇镇上的童富铎老先生,正陪外地客人参观。交谈过后,我随即去了他家里。老先生捧出了厚厚一大本《塔山童氏族志》,哇!浩瀚600多万字,真正洋洋大观,童氏的根前童的历史尽收其中。尔后,我又从镇旅游部门的小郑那里得到一本吉林摄影出版社出的《前童古村落》,20万字,内容分童氏家族的生态环境意识、前童的农业生产与手工业习俗、古建筑流览、宗祠组织解析、民间文艺欣赏和文献典籍撷要等,系当地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成立课题组,经多次深入调研,查方志、阅家谱、访老者、研碑记、勘实物、读文献,从多方面多视角研究编写而成,具有相当水准和深度。这样的书籍我是最喜欢的,也是每到一地必买的。
书籍的介绍和实地的探寻,让我对前童更有一种很强的感受,那就是它较独特的人文精神,它的处处都能领悟到的浓郁古风。
前童的童氏先祖历来重视教育,“耕读传家”、“诗礼名家”是他们的祖训。这里有作为我国古代有名书院而被编入《中国教育辞典》的石镜精舍遗址。那是童氏明代先祖童伯礼藏书及教诲子孙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修筑的。洪武十八年则延清儒学大家方孝孺两次来这里讲学并著书立说,还请他帮助修了童氏家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