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公砚的制砚艺术及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ocVIP

论徐公砚的制砚艺术及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徐公砚的制砚艺术及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论徐公砚的制砚艺术及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山东临沂悟砚阁工艺品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311 摘要:在驰名中外的鲁砚中,徐公砚应被推为佼佼者。徐公砚是鲁砚中的重要品种。产于山东沂南县青驼镇,它古朴自然,形状奇特,质嫩理细,发墨如油,既可作为观赏之品登大雅之堂,又方便使用,舞云凌雨书写春秋。早在唐宋时期即负盛名。唐代颜真卿、柳公权,宋代欧阳修、苏轼、米芾等名人,在其有关著述中都曾作过介绍和品评,而且评价甚高。 关键词:徐公砚;制砚艺术;文化传承;发展策略 1、徐公砚的历史渊源 鲁砚历史悠久,早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已开始出现石制研磨器,被视为后来石砚之前身。鲁砚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史料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七百多年以前。早在西晋时期,张华的《博物志》已有齐鲁红砚与金星砚的相关记录。唐宋时期,青州红丝砚、琅琊紫金砚、徐公砚等已闻名于世,为当时文人名士所竞相收藏。有关专家认为鲁砚定型于春秋时代,秦汉得以发展,隋唐晋为鼎盛时期,明清以来砚石的艺术造型及石材质量臻于完善的地步,即负盛名。关于徐公砚名字的来源,有这样一个传说。山东临沂西北七十余里处有一村,名徐公店。但村中无一徐姓。何故?相传唐朝时有一个叫徐晦的人进京赶考,投宿此地,以此地美石凿而成砚,携于考场。正值严冬,他人砚中墨皆冰冻,唯徐晦砚中墨色如常,挥洒自如。后来,徐晦金榜题名,遂将得砚之地命名徐公店。“徐公砚”名称由此而来。 2、徐公砚的石质特色 徐公砚砚石产于沂南县青驼镇南10公里处徐公店附近的砚石沟。含砚石地层为震旦系土门佟家庄组上部,岩性为薄层状或薄板状含少许粉砂质的泥灰岩。砚材色泽多样,有黄褐、沉绿、给青、桔红等。纹理纵横相映,丰富多彩。有如“朝霞映辉”、“乌云翻滚”、“山雨欲来”之势。徐公砚石质坚硬,密度极高,叩之清脆,其声如磐,扣之柔润,蕴然似玉,贮墨其中,经夜不渗不干,与墨相亲,下墨如锉,发墨如油,色泽鲜润,且不损毫,堪称鲁砚之上品。徐公砚与其他砚台不同之处在于,制造砚台的石头属典型的沉积岩,石头因地层长期风化和地下水侵蚀,形成锯齿细牙的各种自然形扁平面饼状岩块,一石一砚,绝无雷同。也有一些天然石块,其状如沂蒙山区“崮”的缩影,经砚工从中间沿石头纹理切开,上部天然不变,下部凿出砚池。合在一起是一方奇石,打开后则成一方砚台。《临沂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临沂县城西北七十五里徐公店产石,其石方圆不等,边生细碎石乳,天然成砚。”虽寥寥数言,却道出了徐公砚的最大特点——天然。 3、徐公砚的制砚方法 徐公石制砚,人工雕凿必须与天然石材的艺术风格和谐统一,天工人工浑然一气,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天人合一”的艺术佳作。具体应从砚材、人工、立意和装饰四个方面来看。好砚材一般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外形,要有砚自身应有的美感,过长或者过扁,过厚或者过薄,怪异畸形者均不宜制砚;二是硬度,过硬则拒墨,过软则研磨时墨士石具下;三是实质,要细嫩无杂质,石品花纹“有形无质”,看得见,摸不着;四是温润,这也是砚材最重要的条件,只有温润,才能达到“储水不耗、滴水不干、研而无声、发墨如油”的佳砚效果,这需要砚材常年经地下水浸渍才能形成。在徐公砚的制作过程中,切忌刀凿不慎,加工不当。 大致有以下十种表现:一曰取舍不当,去掉自然石材的有点,保留缺点;二曰同床异梦,刀凿加工部分与天然天工部分风格相悖,同在一石,各行其是;三曰邯郸学步,不顾自身砚材特点,去盲目学习名砚砚式;四曰削足适履,牺牲砚的自身美感,迁就所谓的自然形去开挖砚池,砚被扭曲,歪七扭八;五曰画蛇添足,庸俗地追求市场价值而大搞多余加工,降低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六曰狗尾续貂,将石材的自然抽象之美破坏,用腐蚀、做旧等方法去搞“人造自然形”;七曰鹦鹉学舌,将古今名人的诗词砚铭抄过来,可在与其内容毫不相干的砚台上,看了让人啼笑皆非;八曰附庸风雅,无主见,无构思,生搬硬套秦砖汉瓦和名人题词,看似文雅,实则空洞无物;九曰舍本逐末,将宝贵的自然形态磨掉,另动刀凿;十曰非驴非马,选择畸形怪异之石,以怪哗众。诸如此类,都会使本有天工真美的砚材落魄遭难,丧失了艺术的生命力。 因此,文士作砚风格当是刻制徐公砚的首选。要将诗书画印纳入砚中,首先要看天然造型和纹理色彩所传达出来的意境和语言,要将诗书画印自身的意境和语言融入自然,与自然共鸣,与自然合为一体。 4、当前徐公砚发展面临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自身制作工艺和传播层面的限制,徐公砚文化的传承发展还停留在相对滞后的原生状态,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也缺乏相应的保护与传承机制。尽管当地民间砚艺的商业化起步较早,也具有一定市场空间,但大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