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柳永词两首1PPT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歌唱,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开。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下阕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 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行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祥和欢乐。词作最后直接称赞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并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 词中虽有粉饰太平的味道,却也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 下阕重点写西湖,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先写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佳”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练,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整,情韵亦自悠扬。“弄晴”“泛夜”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煊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诗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说些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招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 问题探究 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柳永在馀杭任上三年,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谢玉英。任满回京,到江州与她相会。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柳永十分惆怅,在花墙上赋词一首,述三年前恩爱光景,又表今日失约之不快。最后道: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 谢玉英回来见到柳永词,叹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卖掉家私赶往东京寻柳永。几经周折,谢玉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久别重逢,种种情怀难以诉说,两人再修前好。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后来柳永出言不逊,得罪朝官,仁宗罢了他屯田员外郎,圣谕道: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从此,专出入名妓花楼,衣食都由名妓们供给,都求他赐一词以抬高身价。他也乐得漫游名妓之家以填词为业,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尽情放浪多年,身心俱伤,死在名妓赵香香家。他既无家室,也无财产,死后无人过问。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情痴,凑一笔钱为他安葬。谢玉英曾与他拟为夫妻,为他戴重孝,众妓都为他戴孝守丧。出殡之时,东京满城妓女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话。 谢玉英痛思柳郎,哀伤过度,两个月后便死去。陈师师等念她情重,葬她于柳永墓旁 。 5、故乡渺邈 柳永家乡 柳永于雍熙四年(987)生于京东西路济州任城县,淳化元年(990)至淳化三年(992),柳永父柳宜通判全州,按照宋代官制,不许携带家眷前往。柳宜无奈将妻子与儿子柳永带回福建崇安老家,请其继母也就是柳永的继祖母虞氏代养,直到至道元年(995)才又回到汴京。所以四至九岁时的柳永是在故里崇安度过其童年时代的,此后柳永终身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崇安。《建宁府志》中录的那首写在崇安中峰寺的《中峰寺》诗,就出于童年柳永之手,也可称之为神童了。 柳永系崇安五夫里(今福建南平武夷山市上梅乡茶景村)人,那里兴植荷花,他家前是一片偌大的白蕖之象,钟灵毓秀之山水,养育汲乃更塑造了柳永洒脱飘溢的人生情怀和浮世苦短,何来云归的经世之观,故柳永一出家门,便没再回来,那个美丽的家乡,那蕖白荷只能留在他心于四方的纯粹思念中。在今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的武夷山,风景区内武夷宫古街中段建有柳永纪念馆,还有一尊2米一般高的青铜柳永像。 6、生前身后 柳永后事 据明万历《镇江府志》卷三六附记,直到王安礼知润州时,才将 柳永安葬在北固山下。但查了一下资料历来文学史家均语焉不详。宋代以后各家记载,也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归纳起来,其说有四: 一、卒葬湖北襄阳说。 宋祝穆持此说,祝在《方舆胜览》中记载:柳永卒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