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经济学第十讲+消费与储蓄PPT.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消费经济学第十讲消费与储蓄PPT

张亮亮 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 消费经济学 Consumer Economics 消费者与储蓄 第十讲 全文结构 一、储蓄的含义及分类 钱生钱: 储蓄——投资——经济增长 东亚奇迹: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 资本原教旨主义:资本形成是唯一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新兴经济体增加投资的来源: 国内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公共部门)储蓄 国外储蓄=投资-国内储蓄,含从外国银行借款、跨国投资、外国援助等 一、储蓄的含义及分类 私人储蓄=家庭储蓄+企业储蓄 家庭储蓄=家庭收入-消费,也包括非公司制企业的储蓄(个体户、农场、合伙企业等) 狭义: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广义:货币收入 - 消费,还包括珠宝等投资品 企业储蓄=企业税后收入-分红派息 政府储蓄=政府收入-政府消费 国企储蓄? 政府消费为GDP的20%,公共投资为GDP的5%,政府收入为GDP的22% ,预算赤字?政府储蓄? 二、储蓄理论的发展 ——古典经济学对储蓄问题的研究 (二)斯密对消费者行为分析和储蓄研究的贡献 分析扩展到普通的佣工、农民等经济主体 将个人的自利行为与经济的总体运行结合 资本是财富增长的重要原因,而资本的增加主要依赖节俭:“资本增加的直接原因,是节俭,不是勤劳……” ——储蓄的功用 劳动价格在物价低廉时上升的原因分析: 谷物丰收—价格下降—生活成本下降 佣工供给 雇主需求 二、储蓄理论的发展 ——古典经济学对储蓄问题的研究 (三)李嘉图和马尔萨斯围绕储蓄的争论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 资本家是唯一储蓄并用储蓄来进行投资的消费者,资本家的储蓄行为是经济运转的重要动力,其储蓄(节俭)的动机是追求利润 储蓄(节俭)增加—投资增长—生产扩大/生产过剩—利润下滑—资本家丧失节俭的动力? 二、储蓄理论的发展 ——古典经济学对储蓄问题的研究 (三)李嘉图和马尔萨斯围绕储蓄的争论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二卷) (1820): 可能发生错配,产品也许不合需求导致存货过剩,不能按通常价格出售;但这是由于发生了错配,不是由于对生产缺乏需求。生产出来的任何东西必然有一个所有人——或是老板,或是地主,或是劳动者。不论是谁,凡是具有一件商品的,就必然是个需求者 二、储蓄理论的发展 ——古典经济学对储蓄问题的研究 (三)李嘉图和马尔萨斯围绕储蓄的争论 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1802): 斯密关于节俭带来财富增长的论述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但是,他也指出,节俭存在限度,过多的节俭可能“破坏生产动机”。 争论 ——储蓄行为动机或决定因素 二、储蓄理论的发展 ——古典经济学对储蓄问题的研究 (四)约翰·穆勒 《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 储蓄倾向取决于得自储蓄的利润额。积累是为了将来利益而牺牲目前利益,因而储蓄倾向取决于对目前和将来厉害得失的权衡 不确定性在影响储蓄倾向中的作用:有利于减少不确定性的因素(如良好的气候、安全的职业以及社会安全感等)有利于增加储蓄的欲望 二、储蓄理论的发展 ——古典经济学对储蓄问题的研究 (五)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1890): 财富积累为种种原因所支配:风俗、自制和想像将来的习惯、尤其是家庭情感的力量。保障是财富积累的一个必要的条件,而知识和智力的进步在许多方面促进财富的积累。 对资本所提供的利率,即储蓄的需求价格上升,势必将增加储蓄额 二、储蓄理论的发展 ——现代储蓄理论 储蓄 ——投资所获收入 ——抗风险能力 储蓄有成本:唯一途径是降低当前消费 家庭储蓄行为理论须解释的三个典型事实: 一国某一时期,高收入比低收入家庭储蓄比例大 家庭储蓄率大致保持稳定,工业化国家尤为如此 各国间家庭储蓄率变化较大,与收入无明显关联 注意:发达国家家庭储蓄行为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适用性 二、储蓄理论的发展 ——现代储蓄理论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1936) 杜森贝里:相对收入假说 《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1949) 莫迪利安尼和布隆伯格:生命周期假说 Utility analysis and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 An interpretation of cross-section data(1954) 弗里德曼:持久收入假说 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1957) 三、居民储蓄动机 凯恩斯八大储蓄动机 谨慎—准备金,以防不测; 远虑—预防未来用钱; 计算—享受资金的增值; 改善—增加以后开支; 独立—享受独立能力感; 企业—投机或事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