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心整理11(聪)
二、简述题:
1.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顺序量表的程序是怎样的?额外变量又是如何控制的?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所以配成对的个数是n(n-1)/2。如共有10个刺激则可配成45对。最后依它们各自更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 额外变量是 采用AB法,即每对的两次比较中某刺激先呈现,在另一次比较时,则后出现。
2.说明用等级排列法制作顺序量表的程序是怎样的?额外变量又是如何控制的?
等级排列法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这个方法是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者按照一定标准,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序,然后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这样,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最后,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是一个顺序量表。
3、用平均差误法求阈限的程序,并谈谈额外变量的控制及此法的优劣势。
这个方法的典型实验程序是,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个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每一次比较就都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可得到平均误差。因为平均误差与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可以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别感受性。把每次调节的结果(或每次的判断)与标准刺激之差的绝对值平均起来作为差别阈限。把每次调节的结果与主观相等点之差的绝对值平均起来作为差别阈限。在这里,主观相等点是相等地带的中点,它等于各比较刺激的平均值。
优点: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求等值,它的实验程序容易引起被试的兴趣,可直接测量被试的反应,实验结果可以采用正常的统计处理。
缺点:由于被试调整仪器,动作技巧在判断中也常产生影响。因为被试调整的动作,有时也对他的判断起着干扰作用,因此有时她调整的位置,并不就是他当时认为的相等点,这影响到差别阈限的测定。
4、简述在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额外变量是怎样控制的?实验结果中为什么AA对的反应时快于Aa对。
自变量:以不同的时间间隔呈现AA和Aa
因变量:被试的反应时和被试判断的正确率和错误率。
额外变量:按键的灵敏度、计时器的稳定性和精确性、按键的练习效应和顺序效应
这两种匹配任务的信息加工过程不同,Aa对的反应时间长。这些刺激都是视觉呈现,反应的任务也相同,但Aa比AA多了一个过程,即将A,a由视觉编码转为听觉编码,然后反应。而AA对只需根据视觉编码即可判断是否相同了。
5、论述刺激变量是怎样影响反应时间的。
反应时有赖于被刺激的感官
(1)反应时因刺激通道的不同而不同(对光反应的潜伏期要长于对声音和对皮肤触觉的反应潜伏期)
(2)对于视觉和触觉刺激作用的位置不同,反应时也不同(触觉,离大脑越近反应潜伏期越短;视网膜,反应潜伏期中央凹短于鼻侧短于颞侧)
(3)痛觉反应时因刺激方式不同而不同(先触觉后痛觉短于只有痛觉)
(4)半规管反应时的中数是500毫秒
反应时受刺激强度的影响
(1)声音强度:反应时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减小
(2)光的强度:
①刺激的时间和空间积累效果影响反应时
②眼睛对光适应与暗适应的状态影响反应时
③联合刺激要比单一刺激的反应时快
刺激的停止及刺激强度的变化反应
6、论述机体变量是怎样影响反应时间的。
1. 额外动机加速反应
2. 准备定势的因素影响反应时(前期,反应时间,后期)
(1)反应前期的长短影响反应的快慢
(2)反应前期的肌肉紧张影响反应时①在前期的末尾肌肉紧张越高反应时就越快②当前期是有规则的,最恰当的长度时,则肌肉紧张最大③从预备信号以后200-400毫秒开始肌肉紧张,一直增加到反应时为止,预先的肌肉进展是实际反应动作的发动阶段,即预备定势活动。
(3)肌肉的紧张程度影响反应时(4)运动准备与感觉准备的类型不同,反应时长短也不同
3. 复杂反应:包括选择反应(又称分离反应)与辨别反应
(1)选择反应时与选择的数目成正比(2)刺激越相似,反应时间就越长
4. 练习因素影响反应时
5. 年龄因素影响反应时
6. 个体差异因素影响反应时
7、论述极限法求阈限的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额外变量是怎样控制的?常见的误差有哪些?如何判断?怎样控制?(P50~54)
用极限法测感觉阈限时,可能出现“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练习 误差”和“疲劳误差”,可以让递增、递减的序列的数目相等,且交替出现来 对这些额外变量进行控制。为了平衡这两种误差,最小变化法的递增与递减,采用ABBA法,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苏科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2.26几何中的隐形圆问题几种类型(全章方法梳理与题型分类讲解)(学生版+解析)(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第九届“雄鹰杯”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考试题库(含答案).pdf VIP
- 2025年交叉检查总结范本(2).docx VIP
- 2025年安徽省高考物理模拟卷(含解析).pdf VIP
- 第八届全国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pdf VIP
- 年画的课件教学课件.pptx VIP
- Duke LS-P激光测距仪说明书.pdf
- 风电厂运行规程.pdf VIP
- “雄鹰杯”全国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考试题库(660题) .pdf VIP
- 北京市海淀区师达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大练习数学试卷.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