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电视片解说词.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特殊教育学校电视片解说词

特殊教育学校电视片解说词 风雨兼程六十年硕果累累谱新篇 前言   市特殊教育学校位于风景秀丽的瘦西湖畔,古韵悠长的凤凰桥边。学校占地26亩,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教职工75名,聋盲学生305名。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备,是一所集幼教、小学、初中和综合中专为一体的现代化特殊教育示范学校。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亲切关怀下,学校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工民主办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精致后勤管理,努力朝着“教育理念现代化、职业教育特色化、普通教育优质化的,国内外有影响、省内一流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目标前进。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市文明单位”、“全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市级优秀家长学校”“市模范学校”、“市素质教育先进校”、、“市优秀教师群体”、“市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学校各项事业飞速发展,教育教学取得丰硕的成果,成为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 历史发展篇   1947年2月,一位叫王洪景的聋人,在市东关街156号一幢普通的民宅内,以江都聋哑联谊会董事长的身份,在这里创办“江都聋哑联谊会附设补习学校”,开创了的特教事业。1948年2月,学校随江都联谊会迁至旧厂城头巷19号,聋人邹长龄任校长。   新中国解放后,市第一任女市长杨祖彤亲自签发委任状,任命邹长龄为校长,并先后拨仁丰里玄帝观和皮市街56号作为学校用房,改善学校办学条件。1959年12月,地区教育局委派年轻的共产党员贾容炽担任校长并主持工作,学校快速成长,当时生源覆盖苏北大部分地区,在校聋生达387人。由于生源众多,校舍紧张,学校再度搬迁,至广储门外街(即现在的梅岭教工新村),1976年,学校迁到现在的校址——凤凰桥街8号。一代代特教人从此在这里扎根成长,辛勤耕耘。   1990年,学校经市政府批准设立了盲校,两校合并管理,学校成为聋盲孩子成长的摇篮。根据省教育厅提出的“特殊教育向两头延伸”的要求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学校先后设立幼教部、初中部。XX年学校又设立聋人高中部,采取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并举的办??模式。为学生的成长搭建更高平台。XX年,市盲聋哑学校正式更名为“市特殊教育学校”,从此学校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XX年3月,学校增挂“市明聪职业技术学校”校牌,职业教育发展跨上新台阶,学校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近年来,在市教育局的全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下,学校投入数百万元建成了造福于聋盲学生的启明楼,改造了陈旧的教学楼、职教楼、食堂。建成塑胶运动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各项教学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文化氛围独具匠心。校园内花香鸟语、绿树成荫。为聋盲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整洁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 领导关爱篇   回顾学校六十年的沧桑巨变,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厚爱。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多次亲临学校,亲切看望和慰问师生。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残联和市慈善总会的领导深入学校现场办公。各级领导的无私关爱如同一缕缕阳光照亮了特校的每一个角落,温暖了每一个聋盲孩子的心。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和大力支持。爱德基金会、大明寺、市工商局、琼花集团、中国新型建材分公司,发电厂、市直各兄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纷纷都向我校的聋盲孩子送来了关爱。一批批社会精英也加入到爱的事业中来。他们中有著名书画家、香港华人实业家李元骏、林建华夫妇,大明寺方丈能修大师,原市副市长、市慈善总会会长王功亮先生等。仅XX年以来,社会各界团体及个人向我校的捐赠资金总数就达150多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我校的各项改造和建设,加快了学校前进的步伐。   一大批有识之士、社会团体和慈善机构还纷纷在我校建立奖助学基金,其中有李元骏、林建华奖助学基金,萧平艺术奖,爱德盲童助学金,关注助学基金等,每年助学金总额达二十多万元,爱心基金的设立帮助许许多多贫困学生解除了后顾之忧,同时激励聋盲孩子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理想。 教师奉献篇   大爱无痕,挚爱情深。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们的关爱。为了能让每一个聋盲孩子背着书包走进课堂,学校的老师们每年七八月都要冒着骄阳似火的酷暑,奔波于崎岖不平的乡间小路上上门招生。即将退休的教师万梅仙三年如一日,像照顾自己的孙子一样带着聋童黄春上下班,照顾他的起居生活和学习。刚近校门的青年教师陶丽像姐姐似的关心流浪孤儿夏心磊。盲教学部教师华桂明、朱媛等像对待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帮助盲生谭伟海,九年磨一剑,把一个有着严重哮喘病的盲孩子培养成为全国残疾人器乐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笛子独奏演员。更有许多的教职工将聋盲孩子带回家中吃饭、度周末,感受家的温暖……   太多太多的感人事迹,发生在这个平凡的角落.特校的老师们,在这里用心点亮世界,用爱开启智慧。 特色成就篇   XX年我校在爱德基金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