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人生,他永不放弃追求--教师节优秀教师专题节目广播稿.docxVIP

跋涉人生,他永不放弃追求--教师节优秀教师专题节目广播稿.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跋涉人生,他永不放弃追求--教师节优秀教师专题节目广播稿

跋涉人生,他永不放弃追求--教师节优秀教师专题节目广播稿   听众朋友你们好,《XX之声》又要与您见面了,今天是9月10日,星期五,农历七月二十六。今天的天气情况是:白天到夜里晴到多云,东北风3-4级,今天最高气温27度,明晨最低气温20度。   听众朋友: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第二十个教师节,在此,我们向辛勤耕耘在教坛上的园丁们致于节日的祝福和崇高的敬意。在今天的《南丰之声》自办节目里,我们将要给大家讲述的是南丰中学高级教师、中国物理学会会员、中国数学学会会员、张家港市政协常委徐达林,三十多年来默默无闻地耕耘在教育战线上的感人故事。   听众朋友:徐达林的父亲徐利治教授是国际上著名的数学家,受父亲的熏陶,徐达林从小就对数学、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十多年来他在物理与数学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编写出版了三十余本物理教学辅导书籍,还发表了五十多篇物理、数学方面的学术论文。他在收获希望的同时也经历了人生道路的坎坷,他有奋斗的艰辛、也有成功的喜悦。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无论生活如何艰难,他对教育事业还是那样地执着与追求……(压混音乐起)在这个充满鲜花和掌声的日子里,我们把徐达林的故事献给你们、也献给辛勤耕耘在教育战线上的园丁们,请听专题报道: 跋涉人生,他永不放弃追求   听众朋友:凉风习习,吹走了夏日炎炎,迎来了清凉静谧、硕果累累的金秋。今天是教师节,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南丰中学采访徐达林老师,校园里绿草如茵、书声朗朗。徐达林刚上完高三的物理课,只见他从绿毯般的草坪上缓缓走来,微风中,他两鬓的银丝在轻轻地飘动,清瘦的脸庞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音乐渐止   我们说明了来意,就随徐达林来到了他的办公室,办公室里有一顶引人注目的大书柜,里面摆放了一排排署名徐达林的物理辅导书。当他看到我们脸上惊异的神情时,就笑着说“现场录音:这就是我编著出版的物理辅导书,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我的父亲,是他教会了我在复杂的环境中怎样顽强地面对生活,也感谢学校的领导,他们都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讲起他的父亲,徐达林露出了十分钦佩的神情,让他记忆犹新的是他父亲几十年来的坎坷经历与他不平凡的成长历程,这一切仿佛就在眼前……“现场录音:我最钦佩父亲在教育战线上所取得的成就,父亲在数学与教育领域的成果令中外学者叹服。他编著的数学教科书,有好多个国家都在使用,父亲曾是清华大学教授、吉林大学教务长,现在还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顾问。让我难忘的是在文革期间,我的父亲受到了迫害,我也从遥远的长春来到了苏南农村。”在他的娓娓诉说中,我们知道了他父亲徐利治教授在教育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说明了徐达林的成功与他父亲的言传身教是密切相关的。   听众朋友:也许你们要问,徐达林为什么从大城市来到几千里之外的农村小镇呢?原来啊,徐达林有过幸福的童年,那时,他和父母在一起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他的生活充满了阳光。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他的父亲屡次受到了政治运动的冲击,也打破了徐达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场录音:我父亲被打成右派是由于他在英国留学过,每次运动总是受到审查,那个年代里什么也说不清。特别是文革期间,他潜心研究数学,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偏把他写在本子上的数学符号说成是理通外国的密电码。”为了让徐达林有一个安稳的学习环境,在万般无奈之中,徐达林只好含泪远离亲人。1964年,当新春的爆竹还在空中鸣响的时候,徐达林便从千里冰封的长春来到了数千里之外的江南小镇---南丰镇。   当时的南丰镇还是一条泥泞狭窄的小街,南丰中学的规模也很小,徐达林便成了南丰中学的一名学生。在这里他刻苦地学习,寒暑假也不回去,他的愿望是能够考上大学,将来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徐达林为了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而发奋学习,可是命运又一次把他推向了痛苦的边缘,徐达林说:“(现场录音)那时上山下乡,我被安排到南丰最贫穷、最边缘的16大队插队落户,当时生产队为我砌了一间茅草屋,我把被头、衣服等东西放在一张小床上,这就是我的家了。”徐达林是在城市长大的,从来没有干过农活,为了生活他只好从头学起。在农村的几年中,他挑过粪、推过车、拉过纤、还开过拖拉机。他和乡亲们也相处得来,还利用业余时间给他们修理收音机,这也许是徐达林蕴含在苦中的乐趣吧。但是,让他感受最深的是农村的艰苦生活,他的父母亲去了“五七干校”,连基本的生活费也不能寄给他了。他理解父母的处境,就是二分钱一盒的火柴他也省着用,硬是咬紧牙关走过了人生那段最艰难的岁月。   但是,让徐达林感到迷茫并不是艰苦的生活,而是他认为自己没有了生活的目标,难道就这样混一辈子吗?他感到很苦恼,常常夜里睡不着觉,经过一番思考,一个念头在他的心里萌芽了:他想自己毕竟有点文化知识,对电器也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否在电器上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呢?于是,徐达林在劳动之余刻苦钻研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