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将军与学者的融合
张效祥是我国著名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新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从我国第一台仿苏电子计算机制造的主持人,到我国自行设计的电子管、晶体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各代大型计算机研究的组织者和直接参与者,以及由他主编的我国第一部《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等,张效祥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创建、开拓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零”向“一”跨越
张效祥1918年6月生于浙江省海宁狮岭乡横山村。因父母早亡,很小就随大哥去上海谋生。1936年就读杭州高级中学。194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电机系,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总参谋部工作。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至1958年赴苏联科学院进修精密机械及计算技术。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56研究所工程师、副所长、所长、总工程师。现任总参56研究所研究员(正军待遇)。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1月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第四、五、六届理事长,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
建国初期,我国计算机科学领域还是一片空白。当时,苏联的计算机科学大致比美国落后5年,但在世界上还是比较先进的。1956年初,张效祥参加了由周恩来亲自主持的中国第一个科技发展长远规划,即《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张效祥任中国计算机技术与数学发展远景规划组成员。这年冬,我国有关部门选派科技骨干,组成20人的进修团,由张效祥任团长,赴莫斯科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和计算机中心等科研部门学习。一年半后,这支队伍回国,投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始建。
张效祥作为中国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研制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和直接组织者,呕心沥血,带领科技人员,从1957年11月接到苏方第一批图纸起,经过日夜苦战,到1958年8月终于研制成功中国的103型计算机,完成了中国计算机事业从“零”到“一”的跨越。
但对于我国计算机事业的科研工作者来说,这台只能运算4条指令的“智力发育不全”的机器,是远远不能令他们“过瘾”的。接着,张效祥率领科技人员又投入了104型计算机的研制工作。原计划于1959年底基本完成。由于研究技术人员和工人解放思想,不分昼夜苦干、巧干,使得这一艰巨任务提前到1958年年底完成了制造装配,开始了机器的调整。经过1959年进一步调整稳定,到4月就开始计算题目了。从此开始了中国计算机事业的新纪元。
104机被人称为“肥胖而高烧”。“肥胖”,是由于半导体技术还处于萌芽状态,电子计算机的逻辑元件主要由电子管和电阻电容等分立元件构成,一台整机要占地数十平方米;“高烧”,是这种庞然大物耗电小至几千瓦,多至几十千瓦,通体滚烫,害得科研人员只能光着膀子围着它“团团转”。当然,104机已是当时我们仿制苏联科学院的大型快速电子计算机的“高科技友情结晶”了。尽管外形蠢笨,但性格细腻,头脑聪灵,每秒钟能进行万次以上的运算,是当时先进的“神算子”。
当时帮助工作的苏联专家,3个月一换,其主要设计和调试全靠我们自己。张效祥作为中方负责人,与几位同事一起,失败了,重来;再失败,再重来,反复试验,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没有合眼。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特为104机的试制成功题诗祝贺:“计算技术开新元,一零四机冒尖端;百尺竿头进一步,实事求是埋头干。”
张效祥后来无限感慨地说:“有了第一台,我国自己研制计算机便有了充分的信心。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计算机事业。”
亿次“银河”计算机诞生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张效祥的领导和直接参与下,率先开始了我国多处理器并行计算机系统国家重点项目的探索和研制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于1983年和1985年胜利完成中国第一台银河亿次巨型并行计算机系统和中国第一台银河全数字仿真计算机系统,提前两年实现全国科学大会提出的到1985年“我国超高速巨型计算机将投入使用”的目标,使我国跨进了世界研制巨型计算机行列,标志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为我国多机并行巨型机的自主研制开拓了新的技术途径,提供了可贵经验,也对我国跟踪国际计算机向多处理器化发展的趋势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从1978年开始研制,至1983年研制成功,仅用了5年多时间。通过“银河”机的研制,我国计算机专家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173篇论文,在《中国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90篇。它是当时我国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功能最强的计算机,是石油、地质勘探、中长期天气数值预报、卫星图像处理、计算大型科研题目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手段,对加快四化建设有很重要的作用。
张效祥院士有着一个个神奇的故事。他在所有公开场合穿的都是西装或便装,而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EL3060 系列 II 2G类气体分析仪.pdf VIP
- IATF16949内审计划&提问表-全套.pdf VIP
- 全国铁路第八届青年职业技能竞赛政治理论复习试题(一).doc
- 制鞋机械设备维修技术考核试卷.docx VIP
- 2025年乡村医生考试题库:农村中医适宜技术中医药人才培养试题.docx VIP
- 高中数学必修二(人教A版2019)课后习题答案解析.docx
- 学校2025年秋季学期1530安全教育记录(全学期带内容模板).docx
- 危险化学品无仓储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新导则版).pdf VIP
- 12123学法减分题库完整版(学法减分题库及答案通用版300题).docx VIP
- 12123学法减分题库(学法减分100题).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