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金山村.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战时期的金山村   金山村,坐落于舟山市定海区白泉镇境西北部,三面环山,其地形颇似一只畚箕,北过南洞山为干磁镇,西翻鲤鱼山即盐仓街道河,西南越鸭蛋岭,过阔冲岗与城东街道为邻。走进村中,但见两面山川相逼,四周绿树环绕,一条小溪,沿村从西向东潺缓流淌   金山村在解放前被称作白泉后岙。抗日战争时期,它曾是中共定海县工委的机关所在地之一。当时,中共定海县工委的领导人王起、杨志行等,以及杨静娟、吴敏诚等一批共产党员,都先后在该村领导群众开展抗日斗争。金山村由此被载入史册,成为我省的革命老区之一。   时光逝若流水,历史令人难忘。近日,我们在采访这个小山村时发现,虽然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但这里的山山水水,至今还留存着不少当年革命者活动的踪迹。      抗日小学      1940年1月,中共定海县工委在后岙以办学为名,建立工委机关,中共党员吴敏诚、杨志行受县工委书记王起派遣,进驻后岙小学,吴敏诚以校长名义开展上层统战工作,杨志行以教务身份进行党组织工作。后岙,由此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在金山村,抗日小学是当年革命者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关于这所小学的筹办过程,当年曾在金山村从事地下工作的吴敏诚(时任中共定海县工委妇女委员)在她后来所撰写的回忆录中这样叙述:“1940年1月,王烈钧(王起)同志和我研究确定党的办公地点问题,认为干(石览)、白泉两乡之间的后岙一侧是比较隐蔽的地方,它社会结构比较单纯,又是本岛适中地点,对我们开展工作有利,就计划筹办一所小学作为对外活动掩护。小学设董事会,由两乡知名人士阿介先生(真名蒋启介)兼任董事长,阿介先生办学热心,为了聘请教师,曾委托王烈钧同志推荐,物色两位教师。王就叫我和杨志行以老师身份到后岙。对阿介先生的统战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他支持学校,帮助我们解决专用的房子,解决往来客人住宿问题,使我们很快有了立足之地。以后,就以我们和杨志行住的8平方米的小房子,作为中共定海县工委的机关所在地……”   金山村今天的很多老人,当年都曾在这所抗日小学里读过书。在我们采访时,提起吴敏诚等共产党员,他们至今仍记忆犹新。   据今年79岁的蒋善永老人介绍,当年抗日小学办起后,不但在白天开课教学生读书,还在夜里开办成人夜校,传播文化知识和革命思想。“那年我11岁,怀着好奇的心理,经常伏在夜校的窗口旁听。吴大姐她们上课,讲得通俗易懂,很受群众欢迎。”蒋善永是解放后金山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首任社长,于1971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老人说,他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最初启蒙,就是在这所抗日小学。   在金山村干部的陪同下,我们找到了这所抗日小学的原址――它正处在金山村的中心地段,虽然学校的房子如今已经翻新改作民居,但仍保存着一块立于68年前的石碑,记录着学校创办时的情况。根据石碑碑文和当地群众介绍,我们得知,当年的抗日小学是设在一进四合院里,共有4间房子。学校的办学资金,大部分源于当地民众自发捐款。小学创办后,接收了当时后岙的51名学龄儿童读书。   中共定海县工委将金山村定为机关所在地后,县工委成员在当地群众的掩护下,经常在此召开工作会议,定海县抗日政治工作队队部也从干(石览)移至后岙,据《舟山市革命文化史资料选编》大事记载:“1940年2月,定海政工队集中到白泉后岙整训。整训后分两路出发,郑建华(队长)带一队去西乡,王起(副队长)带一队去东乡”。可见当时的金山村,已成为舟山本岛重要的抗日革命根据地之一。对此,吴敏诚在她所撰写的回忆录中也有详细叙述。但是,不久后,由于金山村附近的白泉小学一名教师被日军抓走,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供出“后岙是共产党的活动中心”,日军到金山村频频进行搜捕,迫使党组织决定将县工委机关转移。   虽然中共定海县工委机关撤离了金山村,但抗日小学仍被保存下来。1940年9月,县工委又派杨静娟、丁菲等一批共产党员和抗日先进分子到金山村和皋泄等地,以抗日小学为阵地,开展抗日游击区的宣传教育工作。   解放后,金山村的这所小学作为一个教育场所,一直发挥效用至20世纪的80年代初。      党员之家      据《白泉镇志》记载:1940年8月,经吴敏诚介绍,后岙村民陈金国、陈金必和蒋养银3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正式成立中共白泉后岙支部,这是白泉境内第一次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陪同采访的金山村干部告诉我们,金山村的这3名在抗日战争时期入党的早期党员中,陈金必、蒋养银两人于1950年5月国民党败退舟山时被抓到台湾,至今杳无音讯,惟有陈金国一人逃脱抓捕。解放后,他在金山村务农,一直活到75岁,于1987年去世。   陈金国20多岁时盖的3间平房,现由他的小儿子陈祥兴居住着。房子是石墙瓦房,坐落于金山村一个叫作大田畈的山坡上。此处地势甚高,从陈家庭院里远眺,一眼可望到村口。当年,中共白泉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