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后面(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丽江后面(六)   这寺院里一个喇嘛也没有,但神并没有离去……   旅游手册上关于普济寺只有这些字: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为滇西北十三大寺之一,以“铜瓦樱花”闻名。“铜瓦樱花”四字令我心动,但我从未听说过这个寺。我要求去看看,但乡上派来的导游支支吾吾,又是不知道路啦,又是一下到不了啦,我坚持要去,她就溜号了,另使了一个小伙子来。后来我发现这个小伙子根本没有去过普济寺。问路,穿过许多花团锦簇的村庄,离开坝子,到了一处山脚,此山名唤狮子山。有人告诉我们,普济寺就在那山上,一望,郁郁苍苍,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好在有小路通到山上去,以为那必然是通往寺院的路了,就顺着走,心里纳闷,怎么这寺院一个香客也没有,将近黄昏,以为早就散了。小路上完坡,就穿越森林,鸟响起来,路上根本看不出人来人往的痕迹,倒是看见苍苔,白色的蜘蛛网。小路在森林里绕了一阵,竟下山去了,并不是通往寺院的路。茫然四顾,有人从树枝间隐约看见高处有瓦房,想必是在那里,就过去。翻过些篱笆和废弃的荒地,突然又出现了石头铺的路,苔迹斑斑,显然是通到一个紧要处去的,就顺了走,竟到了山顶,蓦然就看见一片开阔的草坪之间挺立着一座寺院。朱红色的大门、杏黄色的围墙,围墙左边有一棵高大的桉树,躯干发光,我从未见过这样高的桉树。还有一棵枇杷树,长得兴旺繁荣。寺院前面的草坪上立着几根经幡,飘着。朴素、灿烂,那印象就像《西游记》某一章的开头。红色的门已经泛白,一切都在泛白,仿佛这寺院被洗涤过。大门关着一半,从另一半进去,没有售票处,中间一条石板铺的小路,通向大殿,被雨水洗得白生生,荒草凄凄,没有人影,安静,寂寥。看见一块碑,上面刻着“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张西望地进到正殿前,害怕着,这里更阴深、幽暗。有盘根错节的古树,黑压压的,如老僧手上的筋骨。有一棵是樱花树,树干粗得两个人都抱不过来,据说是云南樱花之冠。大殿的顶上覆盖着已经泛白流绿的铜瓦,比铜更美。殿前有一个香炉,里面的灰满满的。正殿的门也紧紧地关着,贴着门缝看,里面一片漆黑。忽然一人飘然而至,说是来开门的,我以为他要打开正门,却猫腰绕过我,把旁边的一个小门打开了,从小门进去,里面依然一片朦胧。正调整视力,咯哑哑地一阵响,大殿的正门缓缓地开了,原来这门只能从里面打开。光立即进来,涌向殿内的神龛那群高踞者朦胧欲现,中间的那一位似乎最先亮起来。我定睛望去,看出那是一位藏传佛教风格的神,有着清秀的眼睛。我看着他,稍顷,他似乎抬起眼皮看了我一眼,不能肯定。神垂目。   这个开门的是下面村庄里的农民。寺院里一个喇嘛也没有。村庄派了三个农民来看守,那农民诚惶诚恐,处于这也不敢碰,那也摸不得,这有什么忌讳,那是什么兆头的惶惑中。寺院里的最后一个喇嘛太老了,已经八十岁,不久前回老家去安息了。守庙的领我们到处看看,这是一个精美绝伦的寺院,有一个房间的屋顶已经坍塌,但由于当初建筑的时候质量很高,大部分殿宇依然非常坚固。守庙的带我去看最后一个喇嘛睡过的床,经过若干空着的房间,低头钻进一个走廊,又是一些紧锁的房间,其中一间厢房里有四个男子在打牌。终于来到一个密室,里面有一张单人床,一个旧的枕头、一床席子,满是老鼠屎。   在迷宫般的走廊里上下了一阵,来到后面的水池,那里古木参天,一股细细的山泉朝池中淌着,水里的岩石苍苔密布,一条红鱼在优游。这寺院里一个喇嘛也没有,但神并没有离去,我知道。   这个寺院已经冷落多年。据说,它原来有12个院落,现在只剩下三个。大殿原来覆盖的是烧制的瓦,1938年寺院的活佛圣露,应蒋介石的邀请前往重庆,募捐得一笔款子,用来翻修大殿,把顶换成了铜瓦,这顶的面积有476平方米,用掉2880公斤铜。有一块匾上刻着:观在自心。   下山的时候,天空出现了彩虹,两个脚架在山头,中间是白色建筑――正在像蘑菇那样长出来的丽江坝子。昔日的寺院修筑的石头路只有一小段,然后就认不出路了,要靠自己找路。到了山脚,一个小卖部的老头告诉我,每年正月的时候,附近的群众会自发地到寺院里来烧香,那时候就热闹了。   其实丽江,不,整个云南和中国的西部的价值就在于它们还保留着许多荒的部分……   相比之下,大名鼎鼎的文峰寺却缺少寺院的感受,旅游点,门票,导游喋喋不休地背诵着关于这个寺的――她永远不明白,也不感兴趣的什么。听得让人只想赶快离开。文峰寺下面有一片荒原,中间有一个小湖,风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下响着,一群孩子在荒原上踢足球,一些人在湖边上钓鱼。丽江的迷人在于,它依然是一个经常会遇到荒原的地方。高山,湖泊、荒原都是一种东西,都是荒凉的东西,但人们仰止高山,爱护湖泊,对荒原则仅仅视为“荒”,要么以为无用,视而不见。荒原之所以在这个大开发的时代得以幸存,恐怕就是因为无用。其实荒是一种最有力量的东西,世界的开始,荒原最强烈地给人关于原初、关于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