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令土地绿意盎然的房子梦.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令土地绿意盎然的房子梦   台东“海滨?池畔”   透过家门口的生态池,调节室内外的微气候。   在平台上看到的景色依序为生态池、浮水池、草原、海洋。      林黛羚的声音很童话,应该很适合给小朋友讲床边故事,不过我知道,她很会讲大人的梦想。      房子背后的人与故事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年龄介乎于30~50岁之间,在都市中已经拥有了一间公寓或电梯大楼的房子,也有点储蓄了,但对生活的看法慢慢改变之后,他们渴望接触大自然,于是走上自造房子的路,进入一种“半农半X”的生活。林黛羚解释,这个“X”可以代表很多职业:医生、画家、教师、导演、设计师、建筑师……“他们大部分都是自由工作者或自己开业,可以对自己的工作时间作调整,所以这种生活可能不太适用于上班族。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现在的生活步调和讲话速度变得很慢,因为他们摆脱了所谓的‘效率’,务农的生活让他们更多地服从于大自然的作息。”   林黛羚的师长、东海大学景观系兼任讲师吴树陆说:“重要的是人,是生活,是梦想和实践;有那样的人,过那样的生活,才会有那样生动的房子。”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梦想的实践者突破了台湾主流制式住屋的现状,其实也是对制式生活的突破。而因为有这样致力于住的研究者,才会出现这样一本书。“我的兴趣就是找房子、听故事。之前有朋友介绍我去采访那种金光闪闪的豪宅,我就拒绝了。我现在介绍的这些屋主和我的key还蛮合的。我写他们的时候会比较开心。”   从第一本著作《盖自己的房子》到这本《盖绿色的房子》,房子背后的人和故事更加突显出来。每一个开始盖自己房子的人,都有着各自的原因:小王因为车祸,在医院中想起从小就拥有的农场梦;过腻了都市生活的老爷和阿Ju,渴望拥有外国影集中那种独栋的带庭院的房子;正值事业高峰、自我却一点一滴流失的刘大哥,决定提早退休,把生活的权利交还给自己;南投埔里的921地震灾户,两户邻居共同重建一楼相通、共享天井的住家;因为学长常看诊超时而得了癌症,林医师开始思考工作、生活与健康之间的平衡,开始过上半农半医的生活……      绿房子的情感凝聚力      林黛羚所讲述的这23个故事,有这样一所让她红了眼眶的房子:怀念阿嬷的厝。屏东县佳冬乡的侯叔叔与家人住在阿公盖的客家式传统建筑里,空间无法容纳过年过节兄弟姐妹返乡团聚的需求,侯叔叔也希望阿嬷能住上比较舒适的新家;从小在桃园都市长大,但每年寒暑假几乎都在屏东乡下度假的正祥,对乡下阿嬷家有特别的感情,就读林产科系的他,提出了保留基地大部分果树的各种方案,以建筑师、设计师和工班成员为师,开始设计这间属于家族的厝。终于,平面图、模型、预算、工期都排好了,准备动工的前夕,阿嬷却突然过世了。工程搁置了下来。   阿嬷过世百日后,正祥跟叔叔提起:阿嬷是家里的精神支柱,阿嬷走了家里就失去了凝聚力。如果能够把厝盖好,或许可以重新凝聚家族情感,这才是对阿嬷最好的纪念方式。   这间厝现在成为联系全家族29人过年过节的厝。“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其实有很多的拉锯。一开始设计的时候,阿嬷还没有过世,整个家族是有参与讨论的。一般盖房子,如果是在家族里就会把事情丢给一个人就不管了,他们是很罕见的大家参与。还有,这块地上的每一棵树都被尊重到,尽量是最少的伤害。侯同学很有环保观念,他的开窗方式一般小朋友可能都不会想到,就是尽量减少空调的使用,他也用烧柴的方式取代瓦斯炉和电暖炉。”   绿房子在周围的房屋中间可能会显得是一个异数,但往往也给一个社区带来新的活力。台中县雾峰乡被弃置25年的一栋两户的老房子,被翻修成带户外楼梯的住家及工作室。屋主吴一志观察到邻居的顶楼都只有放水塔、完全没有在使用,但是又发现周遭的夕阳和风景非常漂亮,于是他把自己的顶楼让出来,让邻居自由上下,大家可以随时上去看夕阳或者在上面练太极拳。“这些房子还会变成社区的话题,比如邻居的亲戚朋友来拜访他们,问带他去哪里玩,他们就会说,那带你去附近邻居家的顶楼喝花茶、看夕阳;还有很多因为有种菜,多出来的就可以送给朋友或邻居。这样邻居之间就有一个互动,有时候煮好晚餐也会叫他过来吃。”      我们不能去“开发”土地      “我很庆幸他们都不会去买森林或者充满绿意的地,那种完美的森林地如果住进去其实是在破坏那个环境。他们主要是买荒废的农地或者裸地,然后种一些树,重新让土地恢复生机。”林黛羚说,“我在念东海景观系的时候,老师强调,我们不能用‘开发’这个字眼去对待土地,而应该尊重它,不论是盖房子还是设计庭院,要以最小的伤害为主。而且所种植的植物,最好能回馈给大地。假设我们要盖一个池子,一般人的做法是上水泥或塑胶布,可以让水不要渗下去;但是尊重土地的人,他可能就是用夯实的方式,不做隔水,而是用铲子用力压池子底部和边缘,这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