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乡村传统庙会.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陇东乡村传统庙会   地处黄土高原的陇东,是我国周祖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许多传统民俗文化得以完整地延续和保留,乡村传统庙会,就是其中一道绚丽的民俗文化风景。   上世纪60年代以前,陇东乡村大都有各自的神庙,庙会的一个基本宗旨就是表示对神的敬仰,同时,借此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要。“文革”中破“四旧”,神庙当然在破除之列,庙会随之被禁绝。改革开放以后,匿迹达20年之久的庙会又悄然兴起,而且更加红火热闹。   陇东人把举办庙会叫“过会”,是先辈代代流传下来的老传统,是乡村除了过年之外最大最隆重的节日。庙会内容丰富多彩,风味古朴醇厚,极具民间文化意蕴和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归纳起来:一是唱戏,二是敬神,三是会亲,四是“吃嘴”,五是玩耍。      唱戏         陇东人酷爱看戏,也爱唱戏。过庙会正是人们过戏瘾的最佳机会。一个地方过庙会,方圆十几里的男女老少蜂拥而至,陇东人俗称“跟会”。此时,黄土路上,黄尘滚滚,人流如织,车水马龙,蔚为大观。在整个庙会期间,庙院(陇东地方话,即演出场所)里人山人海,男女老少摩肩接踵。台上唱、念、做、打,台下如痴如醉,那种专注和享受是现今城市剧院里难以见到的。   庙会正式开始前的头一天晚上,必须唱一场“夜戏”,陇东人叫“挂灯”。“挂灯”的剧目里,必须有一折“神戏”。剧中人物都是各路神仙。挂灯之后,庙会正式开始。陇东紧靠陕西,秦腔是陇东的主打剧种,拥有众多戏迷。而陇东高原的辽阔、雄浑、大气,陇东人的朴实、豪迈、粗犷,陇东文化的古老深厚、悠久,与秦腔的古老、通俗、直白、粗犷、奔放、高昂,极其协调,紧密呼应,相得益彰。这使庙会的戏剧演出气氛别具陇东地域特色和乡土韵味。      敬神      上世纪60年代以前过庙会,敬神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乡民要选出会长,专门负责敬神的一切事物。各地神庙里,求神的、还愿的、消灾的、治病的络绎不绝,香火昼夜不断,钟罄终日长鸣,鼓乐响彻云天,氛围颇为庄严、神圣。现在,陇东的百姓仍然遵循老习惯,还会在过庙会时在庙里的神像前,焚香烧纸,顶礼膜拜,敬奉布施。其中不乏善男信女,但更多人只是随大流,或者基于一种精神寄托和诉求。不过,敬神时那种唢呐高奏、锣鼓喧天、钟罄和鸣、香烟缭绕的庄严气象,以及香客们的虔诚与肃穆,倒也给人一种心灵暂时的抚慰、安宁和休憩,这不仅为庙会保留了古朴色彩和传统意蕴,而且与当前社会浮躁、喧嚣、迷乱的世相人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会亲      农耕文化使陇东人特别看重人情伦理。平时忙于生计,亲戚朋友难得一见。过庙会时必然团聚一回。按照陇东民间习惯,哪里有庙会,哪里的农家就要把出嫁的女儿、姑姑、姨姨、姥姥等请来看戏,直到庙会结束。还要邀请三朋四友相聚一堂、畅叙友情、共话农桑,或者小酌几杯,或者饱餐一顿。分家单过的儿女与父母日常经济来往有限,但在过庙会时,儿女们一般都会给父母过会的盘缠,或者为老人买新衣服和“吃货”(陇东地方话,“食品”之意),表示子女对老人的一片孝心。从一定意义上说,陇东庙会也是承载陇东人情伦理的一种载体。      “吃嘴”      陇东人把在外面买东西吃叫“吃嘴”。陇东素有“粮仓”之称,因此,具有地方风味的“吃货”种类繁多。过庙会是各种“吃货”的集中荟萃和展示。会场四周,搭有成排成行的彩色帐篷,里面是现做现卖“吃货”的摊位。诸如陇东名吃清汤羊肉泡馍、热油糕、蒸鸡、荞麦凉粉、黏面糕、糖麻花、??面等等,五花八门,不胜枚举。至于各种瓜果、饮料、点心、小吃,更是应有尽有,成堆摆放。陇东人崇尚节俭,居家过日子不事铺张,但在过庙会时,则一改以往抠抠掐掐的习惯,慷慨解囊,要给娃娃“吃嘴”的“过会钱”,大人也要一饱口福。长长而又密集的“吃货”摊前,食客云集,人头攒动,叫卖声不绝如缕,烹饪声声声入耳,煞是嘈杂热闹。      玩耍      陇东农民劳作苦,面向黄土背朝天,过庙会无疑是农民难得的一次休整。现在,庙会上传统的玩耍项目有打麻将、玩“花花”(打牌)、“啦干场”(说闲话之意)的茶酒摊等。那些面若古铜、头发花白的老者,一边抽着旱烟锅,一边悠闲地打牌、喝茶、饮酒、闲聊。娃娃们拿着大人买来的风车、泥娃娃、气球等玩具,相互追逐嬉闹。青年人出入于会场临时设置的歌厅、舞厅,或者成群结队,或者男女成双,嘻嘻哈哈,招摇过市。另外,各类民间游艺表演,如耍把戏的、耍猴的、耍马戏的、耍武术的、玩博彩的、说嘴卖挡的,也是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解读陇东庙会,好似一架巨大的多棱镜,多侧面折射着陇东的风情、民俗、文化、众生;又像一幅描摹古今的民间画卷,绘写着陇东地方古老的历史与现实;极若一坛百年陈酿,浓缩着陇东深厚的传统与底蕴。 4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