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乐山乐水乐大佛
大佛巍然坐立,双目微合,魁伟高大,比例匀称,神态安详,眉宇间隐隐透出一股悲悯之情,显得庄严神圣,雍容大度,山与佛浑然一体,宛若天成,正合了佛教天人合一的意境,不愧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大佛经历了人间沧桑,风风雨雨的侵蚀,面目已有所毁损,也历经了一次次的修复,每次修复后又使它容光焕发,不论人世间岁月如何变迁,大佛带给人们的总是希望与梦想。
在四川盆地成都平原的西南缘,有一座诗意的城市。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汇,龟城山、凌云山、乌尤山一字排开,将一座城市悄悄地揽入怀中。这个城市就是乐山―― 一个充满灵性的山川交汇的城市。难怪北宋文人邵博称赞“天下山水之胜曰蜀,蜀之胜曰嘉州”,苏东坡感叹“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载酒时作凌云游”。
金沙江从雪山上奔流而来,接纳了岷江,才显得胸怀宽广,底气十足,始正式称为长江。青衣江像一个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少女,在乐山凤洲岛从容地扑入从雪山而来的大渡河的怀抱。同样是在凤洲岛,大渡河汇入岷江,最终随着长江一道东流入海。凤洲岛成了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的大本营。而“三江”同时在乐山聚首,也算是一种天赐的缘分吧。
俗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山水的审美偏好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古人又说“仁者寿”,与乐山紧邻的一个县就名仁寿,两个地名之间看来确有密切的联系。在今日游客的心里,乐山的著名,一是源自那尊举世无双的大佛,再就是来自与之相邻的秀美的峨眉山,乐山因此有“东方佛都”的美誉。慈祥、大度、平和、深广的佛门精义成了乐山之魂。
到了乐山,不能不去乐山大佛参观。观赏大佛有两种方式:一是水路,乘船沿岷江漂流而下,可一览大佛风采;二是陆路,沿大佛右侧的九曲栈道可直达大佛的底部。我们选择了后者,走这条路能给我们更多贴身亲近大佛的机会。从乐山市区过岷江大桥向右拐不远,来到凌云山后山停车场,右手边是坐落于凌云山上的灵宝塔,左手边对着凌云寺。凌云寺也叫大佛寺,建于公元七世纪末,“巨丽为西南第一”,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及左右配殿等组成。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建。值得一提的是,大雄宝殿中罗汉塑像裙裾飘扬,神态各异,颜色鲜明,栩栩如生,堪称精品。因为有大佛在的原因,寺里人头攒动,香火出奇地好,安放了香炉的庭院里烟雾腾绕,善男信女们排着队上香许愿。
穿过凌云寺,往前走不远,就看到了在脑海中不知挂念了多少回的大佛头像。大佛头上绕着一圈又一圈的发髻,妙相庄严,极为壮观。
在佛像右侧的石壁上,有一条险峻的栈道,自上而下盘旋九曲。栈道顶端有一长廊式亭阁,这是明代袁子让称作“立亭上则三峨凝黛,水自天来,烟波极目,绿野无际”的近河亭。行于栈道之上,身临危岩深渊,令人头昏目眩,惊心动魄,自然联想到李白“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的诗句。这便是著名的“九曲栈道”,是修建佛像时开凿的。崖壁上的栈道极陡,依山壁蜿蜒而下,窄的仅容一人勉强下行。面对危岩深涧,我们个个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扶着石栏杆往下移。俯视大佛脚下的游人,都变成了蝼蚁般大小,向侧面望,大佛巨大的佛头和身躯直逼眼前,更让我们感觉自己的渺小,真难想象一千多年前的先辈们,是如何凭借简陋的工具在石壁上开凿出这71米世界上最高的大佛的。?f岩石壁上还雕着无数的菩萨、罗汉和护法金刚。如今,那些不足10厘米的小佛像,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风化成细土,手指不小心碰到就有红砂岩粉末扑簌落下。
栈道岩壁上尚存有两龛唐代造像,是大佛两侧原有的干百龛造像中保存较完整的,其余则因风雨侵蚀而残缺不全了。在栈道上行走,随着高低和角度的不同,大佛带给人的感受也不尽相同。越往下走,越感受到大佛的庄重与威严,越感觉到修造大佛的开拓者们的伟力和智慧。
走了将近半小时,我们才来到大佛足底,顿生高山仰止之情。只见大佛巍然坐立,双目微合,魁伟高大,比例匀称,神态安详,眉宇间隐隐透出一股悲悯之情,显得庄严神圣,雍容大度,山与佛浑然一体,宛若天成,正合了佛教天人合一的意境,不愧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人在大佛脚下是如此渺小,小到竟无法与其小趾相比拟,大佛建造者们造就的又何止是一尊大佛,一种精神的动力不禁油然而生。
乐山大佛脚踏三江,背负九峰,远眺峨眉,近瞰乐山,比起曾号称世界最大的阿富汗帕米昂大佛(高53米)还要高出18米,不愧为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石刻弥勒坐佛。联合国遗产专家誉为:“是中国佛教信徒们的奉献和技艺的结晶,是一座世界的丰碑。”
据介绍,大佛由唐代僧人海通法师发起建成,其目的是消减水患,造福民众。大佛开工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竣工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工期整整90年,其浩大的工程,让我们不能不对古人坚强的毅力表示敬意和钦佩。相传海通法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