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乡厨就没有九大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没有乡厨就没有九大碗   在我行走乡间的时候,每遇坝坝宴,都会激起强烈的拍摄冲动。每每这个时候。宾主都会热情邀我入席,我也是“来者不拒”地与大家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其实如今乡村九大碗的味道,似乎也与城市中饭店的菜品和味道相差无几了,但坝坝宴的气氛,却更给我淋漓尽致的感官享受。      “蒸尝会”上坝坝宴      人间四月天,接朋友老钟的电话,说快到清明节,希望我能带上相机去拍一拍他们家族一年一度的“蒸尝”盛会。   老钟是地道的客家人,先祖在三百多年前“湖广填四川”时从广东梅县迁徙来到今天的成都近郊柏合镇。三百年的繁衍生息,老钟和他的两三百口族人们至今同住在始祖建造的那座大瓦房里。由是,老钟家每年被称为“蒸尝会”的清明祭祖场面便尤为亲情融融,热烈壮观。   在当地文化部门工作的凸凹先生跟我讲解过一番“蒸尝会”:客家祭祀,完全仿古代蒸尝规制施行。皇帝有四时之祭:春祭日示勺、夏祭日示帝、秋祭日尝、冬祭日蒸。《后汉书》也曾记载:“春秋蒸尝,昭穆无列。…‘按客家风俗,其规格又分‘祭、“酹’两种。用羊、猪‘大牲’行三献礼谓之‘祭’,用鸡、鱼、肉‘小牲’不行三献礼则称为‘酹’。祭祀结束,祖先已经享用的“大牲”“小牲”自然就成了家族聚餐的材料,所以,“客家蒸尝会的压卷之作便是亦被称为‘坝坝宴’的家族聚餐。”   那天我赶到时,钟氏族人们还正在司仪抑扬顿挫的唱词中,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可没一会儿工夫,仪式刚刚结束,大瓦房前阔大的院坝上竟神话般地出现了一大片摆放整齐的桌凳:一盘盘热腾腾的菜肴从蒸笼中取出,穿梭不休的上菜人鱼贯穿行在桌缝人隙间……200余人的就餐场面蔚为壮观,族人们就着阳光、山风大快朵颐。这激动的春宴,该是一个家族荣光和文化记忆最为亲切的存在方式。      “九大碗”,满嘴流油的幸福      凸凹先生的“蒸尝”讲得有点高深,不过最后那句“亦称‘坝坝宴’”,则让我恍然大悟:坝坝宴,不就是九大碗嘛!九大碗的来历我还是知道的:它其实是巴蜀一带广泛流行的民间食俗形式。最初是来源于古时秋收之后,村人将各家自备的美味佳肴共摆于田间坝头,同饮共乐,庆贺丰收的“长街宴”,如此带有原始种子、土地祭祀遗风的民间食俗习惯在今天的云南哀牢山中和重庆的中山古镇尚有遗存。后来,“长街宴”成桌成席,成为乡人冠婚丧祭、生朝满日宴请亲朋好友的酒席格局。由于它源自农村,又摆席干田间院坝,于是逐渐又名“坝坝宴”。不过乡下通常喜欢叫它“九大碗”一一坝坝宴多行以“三蒸(锅蒸、笼蒸、碗蒸)九扣(将蒸菜反扣于碗中上席)”为主要内容的“九大碗”酒席格局,再加之“九”字、“大”字一直都被国人视为吉祥美好的数字,以至于“九大碗”差不多就成了乡村坝坝宴乃至客家蒸尝会的代名词。      李劫人先生曾在《旧帐》中提供了170年前成都人吃“九大碗”的详细材料,那是清道光十八年六月(公元1836年),李劫人先生的外高祖父去世时所办丧宴的规模和席单:   “二七成服”摆“席七十二桌”,“十月二十一日奠期”摆“席一百二十六桌”,“十月二十三日送殡”摆“席九桌”,二十一和二十三日之间空闲的二十二日,摆“席四十桌”。   席单以“祠堂待客席单”为例一一大菜:大杂烩、酥肉、折烩鸡、银鱼、羊肉、笋子肉、海带肉、红肉、烧白;围碟八个:花生米、甘蔗、桃仁、橘子、排骨、盐蛋、鸡杂、羊尾巴。足可见当时排场和讲究。   再细分,“九大碗”就是不同规格档次的坝坝宴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六菜一汤的“七星剑”,八菜一汤的“八大碗”,四冷碟九行菜的“杂烩席”,九围碟九大菜-佐汤的“九围碟”。   回想起儿时的乡村生活,能够敞开肚子、满嘴流油的幸福事情,实非坝坝宴上的九大碗莫属了:那比之人高的竹制蒸笼呼呼冒着的汨汩热气,油亮亮的焦皮肘子,甜蜜化渣的甜烧白……想起来就口舌生津。   但我儿时所处的时代,大家衣食维艰,不过哪家的闺女出阁了,哪家的小子娶媳妇了,甚至做生日拜年这样的家族聚会,主人家还是要摆上几桌,十几桌,甚至几十桌来热闹一下的。因为物资困乏,那菜肴也就大打折扣。虽然作为九大碗主要内容的“三蒸九扣”并不能少,但那只是红薯、土豆、芋头这样的蔬菜唱了主角。曾有一位乡村厨师告诉我,那时啊,是两斤猪肉半斤菜油就要做一席。当然如果哪家经济条件好点,又能通过关系搞到紧俏的肉食,那席桌上也往往会堂皇地摆上一道完全由肥肉做的蒸菜,只是这道菜并非想象的那样可口,因为过于油腻,大快朵颐的欲望会有所减退,但旷坝上荡漾起那阵阵诱人的肉香,印象中依然异常深刻。   当然,那时我就已经很清楚:这一切的幸福快乐,都要感谢蒸笼背后、柴火灶边那一位位乡间大厨。      乡厨个个身怀“绝技”      在我们乡下,“乡厨”特指那些专门制作九大碗的乡村厨师。大多数乡厨都是半农半厨,或忙时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