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传统道德修养PPT.ppt

  1.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经功用: 《诗》以道志而主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凡以达哀乐之感,类万物之情,而出以至诚恻坦,不为浮泛伪饰之辞,皆诗之事也。《书》以道事,事之大者,经纶一国之政。推之天下,凡施于有政,本诸身加诸庶民者,皆书之事也。 《乐》以道和,凡声音相感,心志相通,足以尽欢欣鼓舞之用,而不流于过者,皆乐之事也。 《易》以道阴阳。凡万象森罗,观其消息盈虚变化流行之事迹,皆《易》之事也。 《礼》以道行。凡人伦日用之间,履之不失其序,不违其节者,皆《礼》之事也。 《春秋》以道名分。凡人群之伦纪,大经大法至于一名一器,皆有分际,无相陵越,无相紊乱,各就其列,各严其序,各止其所,各得其正,皆《春秋》之事也。 其事即其文也,其文即其道也。学者似于此而有会焉,则知六艺之道何物可遗,何事而不摄乎。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净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良易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洁净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此称人法双彰,得失并举。 (易专于变,乐专于和,书专于政,诗专于风,礼专于行,春秋专于治人) 分说如下: 《易》:三种: “《连山》,夏之《易》,以艮卦为首” “《归藏》,商之《易》,以坤卦为首” “《周易》,周之《易》,以乾卦为首” 《易》有三义:简易,变易,不易,后人加一交易 《易》之内容:卦 八卦  乾 坤代表天地 兑 艮代表河流、山岭 震 巽代表雷、风 离 坎代表火、水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曾子云:“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于亲,敢不敬乎。”——《礼记 祭义篇》 (13)重视教育的特征。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4)感恩和复仇的特征 鸦有返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结草衔环,卧薪尝胆 15.中国文化的隐士特征。做史皆有《高士传》,人数不多,影响巨大,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充满神秘感。(“商山四皓”保太子。) 特点: 政治上:天子不得而臣,诸侯不得而友; 经济上:淡泊自甘,不务财利; 生活上:崇尚自然,亲近自然。 中国文化学术思想最灿烂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而文学艺术最发达则在唐代以后。 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1、了解旧中国,建设新中国 2、增强民族认同和自豪感、爱国情怀以及全世界华人的凝聚力。 3、辨别传统文化的良莠,汲取精华,抛弃糟粕。 4、把握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特点,保持民族特色。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二、国学概况 (一)国学的定义: “国学”即“中国学术”之省称。 学术:乃相应环绕人生诸问题,以探讨其原理,原则,并寻求解决之方术,就此探求而得之原理,原则以及解决之方术,所成就的理论体系,称为“学术”。属于中国特有之学术系统,简称为国学。 “国学”之名,始见于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刘师培、章太炎、邓实等创办《国粹学报》,第二十七期,邓实有《国粹精论》一文发表。所以称为国学,盖有别于“西学”。 胡适:“国学”在我们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 马一浮:“今人以吾国固有的学术名为国学”(先生抗战期间在江西泰和讲学时提出的)今指国学者,而是文艺之学,因此代表一切固有学术,广大精微,无所不备,“六艺”亦称“六经”就是孔子删定的六门学问,诗、书、礼、乐、易、春秋。 (二)国学的异称 1.中学,清末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学”为体,吸收西学,期于图改国家之富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2.国粹:许地山有《国粹与国学》。 3.国故:章太炎著《国故论衡》(包括中国之旧学,中国之掌故,文献)。 4.国故学:曹聚仁《国故学大纲》 5.太学,旧学 6.东方文化 7.文学:《论语 先进》文学:子游,子夏,谓先秦,当时的学术总称 8.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