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鲁孜在我的家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诺鲁孜在我的家乡       走进诺鲁孜节,就是走进一部西部史诗,走进一个喀什噶尔民间神话,那不仅仅是一个民族对春天的赞美,更是他们不断丰富自我,发展自我,认识自我的过程。漫长的3 000年岁月,湮没了一座座故都王城,淡漠了一个个英雄往事,惟有诺鲁孜节历久弥新、代代相传。      走进民间       诺鲁孜节最热闹的场所,当数乡村。选一块空地,一个乡里的农民聚在一起,开展传统的刁羊、赛马、斗羊、斗鸡和斗狗活动。维吾尔民族是一个乐于表现自己的民族,早在一个月前,看着柳树萌出了黄芽,杏树拱起了花苞,他们就开始急着挑选自家的牲畜了:马儿喂足了料,每天骑出去奔驰一番,练它的脚力;公牛要体格健壮,头大角尖的,早早儿拉着它找“对手”挑战,培养它的斗志;还有斗羊,那可是维吾尔人最喜爱的活动之一,他们的多浪羊向来以体格硕大著称,这更是显示自家实力的时候,那壮得像牛犊子一样的头羊昂着脑袋,一副傲视群雄的架势。养一只“常胜将军”的维吾尔人,在乡里都受人尊重,腰板挺得笔直,你拿一座金山去他也不会让出他的羊。还有那大公鸡,早已在村里打遍群鸡无敌手,脖子上的毛都因为“战斗”而被“对手”扯光了。    准备了很久,各村终于选出了自己的最佳骑手,最有胜券的骏马、斗牛、斗羊和斗狗。入选牲畜的主人脸上顿时光彩了很多,拎上准备好的白面馕、麦子和肉骨头,领着自家牲畜乐滋滋直奔赛场。    维吾尔族的祖先曾经以游牧为生,因此,每年草木返青时正是他们放牧牲畜、开始新生活之时。这时以骑马斗畜为主要内容的过节方式当然也成为首选。千年时光过去了,这种古老的庆祝形式一直保留着,记叙着一个民族的过去。在所有的活动中,赛马刁羊是最能体现维吾尔民族曾作为一个马背民族辉煌的,一张羊羔皮扔在空地上,几十名骑手在奔马上弯腰离鞍,争抢羊皮,观众喊声如潮,为自己心中的骑手助威叫阵,马也精神人也精神,直掀起漫天尘土,仿佛是风云变色,最后,羊皮落入英俊小伙色买提手中,引得长辫子姑娘们一陈窃窃私语,爱慕的眼光追随着骏马上的挺拔身影。    羊本身是温顺的代名词,可在诺鲁孜节的赛场上却不同,要知道羊群的好坏,全靠公羊品种的优劣,有一头优良、壮硕的公羊,那可是维吾尔人最大的骄傲。依米提大叔和买买提老伯早就暗中较劲了,因为他们那两只公羊在麦盖县是出了名的,就等今天一比高下了。两只公羊互视了一番,猛然往前一跃,两颗羊头“砰”地撞在了一起,角逐中,依米提大叔不时抚摸一下喘气歇息的羊头,掰块白面馕为它鼓劲加油。几经撞击,买买提老伯的羊挂起了免战牌,缩到了老伯身后,气得买买提直骂它没出息。依米提大叔则和他的羊一样,昂首挺胸,踏着脚,洋洋得意。    狗是牧民最忠实的伴侣,自古以来,它都伴随着牛羊和牧民迁徙,它保护着牧人的安全,不让野狼靠近羊群,所以狗是诚实而勇猛的。在斗狗场上,它们为主人而战,为自己的荣誉而战,直扑对手,撕咬翻滚,直到一方倒地不起,奄奄一息。    看完诺鲁孜节的民间活动,体会了刁羊赛马的激烈,斗鸡斗狗的惨烈,斗牛斗羊的热烈,就体会到了一个民族与大自然融合、斗争的复杂与艰辛,体会到了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力量,那种在苦难岁月里寻找乐趣的豁达和乐观。      去看歌舞       有人说,维吾尔人生来就会跳舞。诺鲁孜节当然不能没有歌舞。据史载,在唐朝时,诺鲁孜节已成为维吾尔以及塔吉克等喀什噶尔民族的盛大节日,节日里,人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颇有一些“艺术节”的味道。此时的诺鲁孜节,已成为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流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也在原始的风貌上增加了更为丰富的内容。那就是弹奏木卡姆,跳起多浪舞。麦西来甫通宵达旦,琴师弹出最激昂的乐曲,歌手放开嗓门唱出最热切的歌,成千上万的群众则随歌起舞。    这种习俗也一直延续到今天。在今年的诺鲁孜节上,几乎每个县市都有几万人在麦西来甫的热潮中如醉如痴。从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库尔干,到多浪乡的麦盖提,从古城喀什到叶尔羌故地莎车,诺鲁孜鼓敲得人心激荡,卡龙琴弹得动人魂魄,多浪舞跳得如滚滚浪潮,连绵不息。    在喀什市,就有12万多人欢歌起舞,正像一句解说词所说:爷爷眯着眼睛看孙子跳多浪舞,小孙子咬着手指看爷爷跳多浪舞。喀什噶尔的民族就是这么多情,这么善舞,这么热爱生活。少女鬓边插着玫瑰,小伙胸口绣着花朵,长裙与袷袢都闪着银边,闪着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多浪舞本身就是喀什噶尔各民族在融合交往中产生的舞蹈,它是民族大家庭智慧的结晶,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狩猎、耕作中对劳动和收获的喜悦与诠释。它体现了各民族一条心、共同发展、寻找幸福的意志与决心,是喀什噶尔自古以来各民族团结和睦的标志与见证。在喀什人民广场,来自各乡、街办的2 000多名干部群众相互致意、共舞,那种热闹感染了围观的数万名观众,不时有人随着乐曲大声唱歌,或击打节拍。在麦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