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林,探寻徐霞客的足迹
洋渡――青山依旧潭水清幽
从上林县城出发,大约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就来到了洋渡。这里田园如画,山清水秀。站在洋渡桥上往下游望去,两岸竹影婆娑,迎风摇曳,清水河平缓从容地流淌在青峰翠竹之间,让人体会不到“逝者如斯”的感觉,这就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青狮潭。
青狮潭是西来的清水河与北来的汇水河汇合后所形成的河段。潭边有个简易的码头,我们拾级而下,正好遇上一位刚打鱼归来的汉子,他热情地与我们打了招呼。
我习惯性地递上香烟,便和他攀谈起来。汉子告诉我们,他每天傍晚时分就到青狮潭放网,第二天一大早就来收网,运气好的话,每天可以打到二三十斤鱼。我问是不是天天如此,他笑着说不是,总得给鱼儿休生养息的机会吧,一般是每年3到10月放网。我翻看了一下鱼篓,鱼还算多,十多斤吧,看来今天他运气还不错。我知道清水河的鱼味道鲜美,是市场的抢手货。随行的同伴跃跃欲试,打算把鱼买下,回去后来个大快朵颐,不亦乐乎!可我们行程才开始,带着这些鱼儿恐怕不便,只好打消了此念头。
潭水清幽,我知道370年前,徐霞客也曾在这里兴致勃勃地观看村民打鱼。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狮潭还是青狮潭,打鱼人却不是当年的打鱼人,那个当年观看打鱼的人也只有从历史的记忆中,才能觅到他的踪迹了。
告别了打鱼的汉子,我们来到了青狮潭北岸的圣书大庙。此庙原叫青狮庙,说是大庙实在有些言过其实,不过是问平房而已。光看庙名,着实让人以为曾有哪个皇帝光临此地并留下墨宝,不然何以叫圣书大庙呢?其实庙里供奉的不是哪路神仙,也不是什么菩萨,而是上林赫赫有名的万寿公王――韦厥。这韦厥虽没有皇帝的名号,却实实在在是个“土皇帝”。据县志记载,唐武德七年,韦厥受唐王朝之命从中原到上林招抚各分散的部落,开拓化外,因功被封为澄州刺史,从此开始了对上林的统治。因韦厥在上林很有威望,被尊为万寿公王,历代敬仰。一千多年来的民间演绎,韦厥的故事更传得神乎其神,被视为圣人了。庙中有一块传说是他所书的石碑,被村民视为“圣书”,上世纪90年代重修此庙,因此把青狮庙改为今名――圣书大庙。
从圣书大庙往南望,大约二三里地,有一座山如一口大钟扣立在田峒之中,这就是青狮岩。
我们来的时候正值雨季,洞中有积水,大约二三十厘米深,水中竟然还有些小鱼虾,也不知从哪里来的。青狮岩如今叫敢广,这是本地壮话。敢,就是岩洞;广,就是宽阔,合起来就是很宽阔的岩洞。此洞东西各有一个洞门,两门相通,东小西大,东低西高。在东门左边有一列石柱,右边是村民堆放的稻草,中间就是积水而形成的潭子了。虽然不深,我们却没有涉足其间的欲望。从东门望西门,洞长不过三四十米,宽约二十米,高约十米,如果没有水,是可以一路游览过去的。
不愿涉足积水潭子,我们只好绕道山旁的村子才到达西门。西门比东门宽大好多,钟乳倒挂,怪石嶙峋,甚为壮观。突然同伴中有人惊叫起来,原来是散落在石缝下的一堆人骨遗骸,已经风化很严重,显然已经好久没人来祭祀打理了。在上林有“二次葬”的习俗。不分民族,人死了入土安葬三四年后,待肉身完全腐化了就重新起殓,把骨骸装在一种特制的坛子中,叫“金罐”,然后选个风水宝地,良辰吉日重新安葬。一些洞穴更是放置“金罐”的风水宝地,青狮岩也不例外。
同伴嘟囔着徐霞客怎么会来游这种“鬼地方”。我不知道当年徐霞客是否也遇上这种情况,因为在他的游记中没有记载。但我听说徐霞客当年不仅游览了此洞,而且兴致特别高。他一直攀到不能再攀的地方,登高临下,意气风发,那感觉是“自以为仙”呢。
从青狮岩下来,顺道洋渡村我们走进了阳山庄。
阳山庄就坐落在清水河畔,青狮潭的上游,这里如今是洋渡十里漂游的起始码头。从史料中可知,370年前,徐霞客来的时候,这里还没有村庄,只有官府在这里设立的一个哨所,叫白崖堡。徐霞客在这里游了一天,并夜宿于哨官家中。在游侠的著述中,有对洋渡地理地貌的描述,为缅怀这位孤独的旅行者对上林山水的热爱,2000年,当地政府在游船码头立石碑一块以此纪念,也告诉今人,370年前徐霞客在这里留下了探寻的足迹。
码头有正在等客的船公,都是本庄村民。看见我们到来,纷纷过来揽生意,我们表示不想坐船,于是大家就闲聊起来。他们告诉我们,因县里要在这里开发旅游,庄里曾组织人到徐霞客游览过的两个洞考察,却怎么也找不到徐霞客笔下描绘的一朵“莲花”,那是一块精美的石钟乳形成的,连徐霞客都赞叹不已,可惜却找不到了,或许300多年的雨水侵蚀已使其跌落了。听来令人嘘唏不已。如果能找到,不失为一个旅游亮点啊。
村民还告诉我们码头前的山上有四根石柱子,不知是不是当年的白崖堡遗留下来的。这倒使我们精神为之一振,连忙问明方向,循路上山。路不是很难走,但将到顶时却没有路了,而且是一个约五六米高的悬崖,岩下杂草丛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