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沟峡里访炳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寺沟峡里访炳灵       位于甘肃永靖县境内的黄河三峡――寺沟峡、刘家峡和盐锅峡,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其中盐锅峡以世界最大的巨型恐龙足印化石群遗迹出名,刘家峡以“黄河明珠”之称的刘家峡水电站而名扬天下,寺沟峡则以拥有与敦煌莫高窟等石窟齐名的炳灵寺石窟而闻名世界。   寺沟峡从刘家峡水库最西端的马州开始,沿黄河上溯到玛珑沟口,全长43华里,一路山势雄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多不胜数,美不胜收。       寻找“三贤哲”的圣迹      寺沟峡最西端是玛珑谷口。玛珑谷山高峰削,气势磅礴。据史书记载:吐蕃王朝末年赞普郎达玛在雪域高原发动了一场灭佛运动,卫藏地区的僧侣四散逃命,其中有三位史称“三贤哲”的僧人藏饶塞、约格迥、玛释迦牟尼,带着佛教的律部经典,从阿里借道新疆,来到多康地区的玛珑。多康地区即炳灵寺所在的周围藏区,大体包括青海东部和甘肃西南部。这里虽受吐蕃控制,但离其本部较远,郎达玛对这里鞭长莫及,他们三人在这里隐藏起来,发展佛教。后来这一地区成为藏传佛教后弘期“下路宏法”的发源地。“三贤哲”则是“下路宏法”的最初发起人。从炳灵寺出发,乘舟沿黄河逆流而上,大约7里路就到了沟底宽阔、山高万仞的玛珑谷口。据说这条山谷里有一座寺院叫韩家寺,曾是“三贤哲”栖居之地。从玛珑谷的谷底向位于山腰的韩家寺攀登,两小时后便来到韩家寺。眼前是一座宽阔而残破的院落,院墙由巨大的石条砌成,庙中供奉着一帧宗喀巴大师的唐卡画像。   正在这时候,来了一位看寺的老人,他说寺院原是三层的巨大的藏汉式建筑,修建于明朝,清朝同治年间因战乱毁坏。寺院前方山坡上有一处方形平地叫压马台,据说修建寺院时从山下运木料,由于工程浩大,累死了许多马匹,佛家慈悲,将累死的马埋葬于此,压马台由此而来。明朝以前这里是否有寺院建筑,“三贤哲”是否到这里避难,老人自己也不知道。   如果真如人们传说的那样,“三贤哲”在这里授徒传法,那么炳灵寺应该是藏传佛教“下路宏法”的发源地之一,这对研究藏传佛教和炳灵寺唐宋以后的历史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扎地岛?扎地浪      积石山上的烟瘴大,   扎地浪里的水大。   出门的阿哥孽障大,   家里的尕妹苦大。    这是一首流传在扎地浪筏子客间的花儿。从玛珑谷沿黄河顺流而下,不远处,流速陡然间变得急湍起来,汹涌的波涛溅起高高的浪花,漩涡一个接着一个。小舟在浪尖上忽高忽低,令人胆寒。这就是神鬼不敢近前的扎地浪。河中心巍然耸立着一尊巨石,叫大喇嘛石,把黄河一 分为二。据老水手们讲,解放前,青海循化、民和一带的筏子客们到了这里,再也不敢前行,只能放弃筏子改走旱路。筏子客们在下游的莲花渡口将冲散了的木头重新集结,运往兰州、宁夏等地。可见当时人们运送木材的艰难。   扎地岛位于扎地浪南侧,距炳灵寺石窟只有3里之遥。放眼望去,只见一峰突兀,直插云霄。扎地岛距河面高百余米,三面临河,一面是悬崖绝壁。扎地岛还有“济救万民山”、“黑虎山”、“小华山”之称。   我们在向导的带领下,沿山坡小径盘旋而上。约2里,绕到扎地岛正面,过宽约1米的凌云桥,脚下是目不可测的深渊,胆小者不敢向下看。然后是两架长约20米的云梯和一段铁索链,经过小心攀登,方可到达扎地岛顶部。扎地岛上可容纳数千人,在战乱年代,附近几县的难民纷纷到这里避难。只要撤除凌云桥,抽去云梯,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如今,这块险峻的绝地上阁楼高悬,栈道纵横,生长着各种奇花异木,浓荫密布而芳香扑鼻。古代的避难所成了人们访古探险的旅游胜地。      大寺沟?“天下第一桥”?风林笑      离开扎地岛,一路水急而舟轻,两岸风光奇丽多姿,险峻无比。不一会儿,眼前豁然开朗,奔腾的黄河水在这里顿时变成一池宁静的碧泓,山倒映在水中,水围绕在峰间。小积石山石林如一道屏障矗立在前方。人们给眼前奇形怪状的石林取了许多形象而好听的名字,如姊妹峰、情人峰、将军峰、五女峰等等。黄河受到山峰阻挡,从这里开始由东向南缓缓流去。北岸是驰名中外的炳灵寺石窟所在地――大寺沟,寺沟峡因炳灵寺而出名,炳灵寺又因寺沟峡而神奇。   1500年前,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游历到这里惊叹不已。他在其作品《水经注》中描写到:“河水又东北,会两川,右合二水,参差夹岸,连壤负险相望。河北有层山,山甚灵秀,山峰之上立石数百丈,亭亭桀立,竞势争高,远望参参,若攒图之托宵上。其下层峭壁,举岸无阶,悬岩之中,多石屋焉。”唐代名僧释道世在其著《法苑珠林》里描绘得更为神奇:“晋初河州唐述窟(即今大寺沟),在今河州西北五十来里,渡风林津,登长夷岭,南望名积石山,即禹贡导河之极地也。群峰竞出,各有异势,或如宝塔,或如层楼;松柏映岩,丹青饰岫,自非造化神功,何因绮丽若此?”   大寺沟的人文景观当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