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十年芬芳桃李撷英
西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包括文、史、理、工等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成立50余年来,已为全国45个民族培养出了各类人才70000余人,毕业生大多数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一大批毕业生担任了省、区、市、县的党政领导职务,不少人成为我国少数民族的著名专家、学者和文学艺术家。
新中国第一个藏族博士和羌族博士是我校校友,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藏族长篇小说的作者和彝族诗歌创作两个时期的代表性诗人均毕业于我校,建国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藏族将军多数毕业于我校,有的校友治学于世界著名大学,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40多个民族的师生员工汇聚在西南民族大学这个温暖大家庭里,平等团结、互相尊重、共同进步,各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
以下是从遍布全国的桃李中撷取的几朵。
降边嘉措,藏族,1938年11月生,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人。1954年在西南民族学院政文科(政治系前身)学习。现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藏族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曾参加《共产党宣言》(藏文版第一版)等经典著作的翻译,出版《〈格萨尔〉初探》、《〈格萨尔〉的历史命运》、《〈格萨尔〉与藏族文化》《格萨尔论》等学术专著,与人合作编写了三卷本《格萨尔王传》,出版传记文学《班禅大师》。降边嘉措集研究、创作、翻译于一身,出版的各类著作总计超过200万字。还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各种学术会议,为国内外知名的作家和藏学家、格萨尔研究专家。
刘永康,藏名次仁旺堆,男,藏族,1934年生于四川炉霍县,是新中国第一批授衔的藏族将军,系西南民族学院57届校友。1957年至1965年,刘永康在西藏军区司令部任参谋,1981年晋升为西藏军区拉萨军分区副司令员,并被选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深造。刘永康曾多次立功受奖。1983年至1994年,刘永康先后担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西藏军区纪委副书记、书记,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格勒,藏族,出生于1950年5月。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个人类学博士和第一个藏族博士。1964年、1978年先后两次考入西南民族学院,1981年7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与民族学专业硕士学位,1986年7月,获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现担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博士生导师。
记得1964年,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把我们一群未经世事的少年从雪域高原带到了成都。正是当时的西南民族学院,让我第一次脱掉藏装,第一次阅读小人书以外的读物,第一次接触到不同的民族,第一次了解到国家、民族的意义,第一次思考人生的哲理,第一次感受到自然与文明的融合。我在学校从少年时代步入青年时代,入了团,入了党……可以说,西南民族学院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转折,我对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着感情。
作为一名藏族人类学家和藏学家,我感触最深的是西南民族大学对藏族人才的培养。从西藏及其他藏区的民主改革到今天,西南民族大学培养了无数的藏族学生。这些学生今天在各个地区、各个工作岗位上都成为了栋梁,为西藏自治区及其他藏区的建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可以说,西南民族大学在新中国西藏及其他藏区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这几年,我先后多次应邀作为世界银行的国家级咨询专家(National Consultant),前往甘肃、四川和云南等藏区进行项目评估,令我惊讶的是,在我所到之处都能遇到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的校友、同学。同样的,在我所工作的北京市各行各业,我也经常遇到西南民族大学的藏族同仁。当我和这些校友见面团聚的时候,我们谈论得最多的,当然也是养育、培育我们的母校及其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为此而自豪。我们就像是树上的果实,母校是培育我们的沃土,母校的老师们是浇灌我们的园丁。没有母校的辛勤培育,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我们。今天,在母校建校52周年之际,我衷心地祝贺母校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祝愿母校的明天更加繁荣,更加美好。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