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喜多俊之带来幸福感
“设计”包含了很多要素: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还有形状和颜色的美观。设计的目的是要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给他们带来幸福感。
――喜多俊之
喜多俊之:
日本国宝级设计师,也被誉为最欧洲的日本设计大师。从1969年开始将创意领域从日本拓展到意大利,一直在国际上活跃于环境、空间、工业设计等领域,其作品包括家具、LCD电视、家用机器人和众多日常用具,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慕尼黑现代美术馆等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喜多俊之一直致力于传统手工艺术的应用和地方工业的振兴,还参与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馆的设计。所有的这些都源自他的幸福之梦。
可不可以每天都与它一起生活
打开喜多俊之四十多年来的设计图册,你会发现各种造型趣致,极富人情味儿的日常生活用品。“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生活本身更重要。”喜多俊之说,他做设计时问自己最多的问题就是“可不可以每天都与它一起生活?”
在他的工作室里,他曾让人们坐上他设计的座椅,使用他设计的灯具和餐具,度过美好的一天,而他自己更是每天生活在自己设计的作品中,就连设计的机器人模样都拷贝于他爱女的脸庞。他最中意的那款“眨眼椅”,安放在他家客厅已经25年了,不管是他的家人还是他家的小狗,都经常抢着去坐。
让喜多永载史册的恐怕还是他为夏普设计的液晶电视Aquos。他巧妙地为冰冷的液晶屏加入了“表情”。在外观上,喜多俊之融入了西洋式房间和日本传统房间的构造美感,使Aquos曲线柔和却又不失棱角。最关键的是,使用时,在画面出现和影像消失的一瞬间,使用者都会看到美丽画面柔和过渡,而不是因为画面变黑而影响心情。“设计这款电视机时,我一直在想,我该如何让电视机与人变得更亲近,更有家庭的感觉。”喜多充满亲切感的设计成功打动了消费者,Aquos系列的销量从原来的6万台猛增至120万台。
“设计和艺术是不同的。艺术只要自己喜欢就好了,但设计是为了他人。设计的目的是要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给他们带来幸福感,所以一定要细心研究市场,要站在使用者的立场,并时刻和经营者沟通,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产品设计得好就畅销,设计得不好就不卖,就这么简单。”喜多俊之的话非常简要。
向传统寻求未来之“魂”
尽管深谙西方设计美学和手法,但从上世纪70年代起,喜多俊之就开始潜心研究日本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艺,并将传统元素巧妙融入现代设计中。“传统手工艺仿佛软盘,存储着能够把我们从过去引向未来的宝贵遗产。”
1971年,他为意大利灯具品牌设计纸灯“Tako(日文意风筝)”,采用日本传统和纸作为灯罩;2003 年,他在“hana(花)”系列的设计中,将几近失传的日本“有田烧”制瓷技术应用于西式餐具。此外,他对日本传统木工、漆器、竹编等工艺也相当关注,他认为,只有把传统工艺融入到设计里,让现代人能鉴赏到传统工艺永恒的美,这样才能帮助它,使它不会没落,而这也才是美好生活的真正实践。
“传统艺术和手工艺基于人和自然的平衡而创造,使用有限的自然材料,人们制造出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器具,当这些器具丧失其功用后,亦能回归自然。当我想到这种形式的创造,回顾几千年来的人类历史,我能感受到创造那些器物的艺术家们怀着一种特别的精神,他们把自己的心和灵魂注入到了创造的过程中。”
所以,喜多俊之的设计不仅兼具功能与形式,还有灵魂。他认为,有灵魂的产品对于使用者来说,不仅是有用的,更是有价值的。即使它们破损了,仍能让主人想办法修补它而非抛弃,继续享受其带来的愉悦。
作品:
Wink
1980
Cassina,意大利
Wink椅有一双好似米老鼠般诙谐可爱的大耳朵,被设计界亲昵地称为“米老鼠”。但这只是Wink的表象。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Wink椅侧面的剪影像极了一个跪坐于地的日本女人,坐入其中,像是偎依进妈妈温暖的怀抱。
Wink的两只耳朵可以如你所愿地上下翻折,座椅的各部分包有不同颜色可脱卸的布面,方便日常清洁。Wink刚出生,美国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和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就将其列为永久收藏品。
Kick
1983
Cassina,意大利
美国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品。
德国汉堡美术工艺博物馆永久收藏品。
“一张你一吹口哨就能立刻奔到你面前的桌子――这是我最初设计Kick时头脑里的景象。”
Kick是为Wink椅配套设计的。取名为Kick,是因为它脚部两颗灵巧的轮子及可以定点旋转的特性,任你踢来踢去,并可以随你走到家中的各个角落。另外,气压式升降技术,更提高了椅子的实用性。
Aki,Biki,Canta
1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