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悲鸿大师与回族书法家马丽生的情缘
1942年春天,著名画家徐悲鸿远道出游到大理与年轻的马丽生结缘留下了一段令人难忘的佳话。年近百岁的马老每每讲到这一段经济心情格外畅快,老人仿佛又回到年轻时与大师相知相遇的岁月,恰似给我们开启一坛存封的好酒,又像给我们沏了一杯清香余绕的佳茗。
银苍玉洱,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耄耋老人马丽生生于斯、长于斯,健康生活了九十六岁于2006年4月19日归真。老人出生于一个传统的穆斯林家庭,自小受伊斯兰道德教育以及儒家文化的薰陶,老人一生胸襟开阔,谦和朴诚,多才多艺寄情于书画艺术,常年笔耕不辍,泼墨走笔,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书法作品。
徐悲鸿大师,马丽生老人都已经相继故去,但他们相处的这段友谊值得我们回味和品析。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抗日大后方――大理下关这一具有特殊地理位置的码头,马老先生与徐悲鸿大师有幸结缘,一位回族青年书画爱好者与蜚声海内外的著名艺术大师的情缘不啻为一段大理文史趣闻,也是民族文化交流的美好轶事。
一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进入一个相持状态。徐悲鸿大师由缅甸进入腾冲过保山到大理,沿途为抗日义画捐款筹集抗日经费,进入大理后在下关由腾大师管区司令部赵诚伯中将司令奉命接待,赵诚伯司令责成马丽生负责具体的接待事宜(马丽生时任腾大师管区防空指挥部消防科负责人),马老欣然接受任务,心情格外激动,能有机会同悲鸿大师面对面的交流,对于平素爱好书画艺术的回族青年马丽生是一个千载难逢向大师学习的好机会。
当徐悲鸿大师从保山辗转到达大理下关后,马老与徐大师同吃、同住不离左右,他俩每天按律游览大理周边的名胜古刹、山光水色。这一天马老同大师清晨游览天生桥后,大师有感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尔后俩人又到将军洞观摩将军神庙。太阳偏西,马老邀大师到寒舍小憩,小憩中,马老要内人做了一碗回族甜食“鸡蛋油香茶”品尝,品后偏好甜食的大师赞不绝口,后马老又盛邀大师至小阁楼马老的画室小坐,大师看到书画室清静素雅,文房四宝齐备,具有金石之气墨香的味道很适合大师挥笔作画。当即欣然说道:“住在贵府不走了,你同意吗?”对马老来说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为了慎重行事马老还是亲自到自家店铺内打电话给赵诚伯司令,征得赵司令的同意,才将大师留在自己家中直至离开大理下关。
二
大师在马老的家中,老人奉他为上宾、尊敬的师长。每天一日三餐菜品从不重复,根据大师江苏人的口味,以甜为主,早餐一般以牛奶煮鸡蛋、糕点、烧饼为主,中晚餐都是四菜一汤,两个肉、一个半荤菜、一个素菜、一个汤,每逢节日,星期天还要加菜,平时大师唯一的嗜好就是吸烟,马家以经营卷烟为主,大师每天消耗的香烟,全由马老家号铺提供,有当时的名烟大炮台、骆驼、555,住在马老家大师心旷神怡,潜心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尽心为抗日作画义卖。
一天午后,马老陪同大师到下关郊外的洱海边写生,行至大关邑村旁,正好遇见两只公鸡头对头地在斗架,悲鸿先生很感兴趣,当即就拿出画夹把两只正在打斗的鸡的形态写生下来。后来大师根据这一素描创作了“斗鸡图”。大师在大理期间所创作的画在马老家的号铺“和兴昌”悉数出售,所得银元二万有余,大师让马老留下部分膳食费,马老分文未取代大师汇兑至云南抗日敌后援助会,大师在大理期间体验生活、写生素描,驻足鸡足山盛景,留下大量的艺术绘画精品,如曾为无为寺创作的6尺宣幅“千年古柏图”、“鸡足山全景图’、“唐梅图”等,以上这些作品部分收藏于云南省博物馆。大师以马老家的兰蕙盆景、宠猫嬉戏为素材,为马老作画“猫戏兰香图”,遗憾的是这幅国画精品毁于“文革”中。在大理“三月街”开街的前夕,马老陪同大师来到大理郊外,看到一位老农牵着一头骨瘦如柴的水牛在一棵大树旁哭泣,大师问道:“老人家你为何伤心落泪。”老人叹道:“这头老水牛为我家犁田卖力一辈子,老了,我儿子明天要把它卖给饭馆煮牛汤锅,今天我再陪陪它。”大师对老农说:“老人家你不要伤心,我给你把它画下来,你到三月街上卖了可以买回头壮牛。”老人不信说:“你不要宽我的心了!”马老急忙对老农说:“这是真话,这位先生是有名的大画家,他画的牛你到三月街卖了能换回买十头壮牛的钱。”果真如此,老农在三月街开街后把大师创作的“牛图”卖给一位富人得银元五百个。还有一次一位富人通过马老向大师索要一幅骏马图,大师知道后经过精妙构思,画了一幅八骏图,这幅骏马图多少有嬉耍此人的意思,所画的马大部分是见头不见身、见尾不见头,足足按当时的活马市价,每匹三百银元,收了他2400个银元。
三
大师的品德、艺德深深感染着年轻的马丽生,大师作画挥笔即画,每幅栩栩如生,稍不称心即抛入桌旁纸篓内弃之,并要马老收拾后烧毁,马老出于对大师的敬仰,悄悄将这些作品收藏,当大师知道后对马老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