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与藏历新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羊与藏历新年      藏历新年走进藏族人家,各种精美的杯盘上盛放的新年供品让人眼前一亮,这些供品大都是食品和饮品,每家每户没有什么不同,只有羊头比较特别,有的人家供的是真羊头,有的人家供的是仿羊头。那是根据市场所需,爱动脑的商家和手工业者制作了许多精致的瓷质的、铜质的羊头,想替代真正的羊头。可只有为数不多的城里人赶这个时髦,大部分人家,供得仍然是真正的羊头,只不过在羊头上用五颜六色的酥油做了点缀,让人分不清真假。   羊头在新年占了这么重要的位置,这可能与苯教的上供有关,或许这是藏族对羊的图腾崇拜。   羊头之所以在新年时作为供品摆上供桌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羊头在藏语中叫“鲁古”,与藏语中的“年头”一词谐音,因而就成了新年供品:一种说法是,过去雪域高原有很多猴子,过年时,家中的供品要遭猴子偷吃,为了避免猴子偷吃,有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羊头摆上供桌,猴子惧怕羊,就再也不敢来吃供品,从此形成了新年供羊头的习俗。      孰是孰非,无从定论。然而,在我的老家后藏日喀则一带,羊头不仅在新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且整个羊在新年将以不同的形式粉墨登场,新年大餐几乎就是用一只羊的各个“部件”做成的。   在日喀则一带,有藏历十二月一日过新年的习俗,比起前藏地区要早一个月。临近新年时,家家户户的院子或门口都会垒起三石灶,用荆棘把羊头上的毛燎尽,这时候到处可以闻到烧毛的糊味。一家之主用刀刮掉羊头上的糊毛,羊毛余烬吹得脸上黑糊糊的,但新年的喜悦和忙碌无暇顾及一切。   在日喀则一带,羊头不仅仅是供品,也是新年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家中每一个成员都要分吃半个羊头,不能多得。羊头的“零件”很多,如舌头、面颊肉、脑浆、眼珠子、头皮等,其中的眼珠子最受人青睐。藏族谚语道:吃羊头痴望的是眼珠子。写到这儿,我就想起了藏族幽默大师吉苏啦在一次宴会上的一段传世笑话。有一次,他赶上一次大宴,吃午饭时,装在竹篮里的羊头被大家客气地传递于席间几回。这时,有人提议吉苏啦根据这个场面说上一段笑话。吉苏啦看着装有羊头的竹篮即兴道,“头中无脑口中无舌,眼眶也被啄成洞,叫你不要再三来到我跟前”,大家听后哈哈大笑起来。藏族常言:“羊头没吃是一篮,吃了也是一篮”。吃剩的羊头骨不停地传来传去,难怪吉苏啦有感而发,说出这样的一段笑话。   新年大餐中,除了羊头、水煮羊肉和风干羊肉,还有羊肠、羊肺、羊肚等。临近新年时,灌羊肠是重要的一件事,家庭主妇们在井口洗肠,清洗完后用青稞拌羊血灌入肠内。这时,馋嘴的孩子在旁边等待,总想先尝为快。等煮熟了肠子,主人热气腾腾地捞上来后,分给每个孩子一截,烫得孩子们不停地来回换手,跑到远处提前感受新年的滋味。      最有意思的是灌羊肺。灌羊肺前一般都要保密,不让外人知道。据说灌羊肺时来了外人,又带着邪气,肺就灌不好。我小时候多次看到家人灌羊肺时,液袋怎么用力压,肺还是鼓不起来,肺上出现很多水泡,大人们很不高兴,说一定有人送邪气来了。说也巧,这时往往会有一个倒霉的外人走进家门来,当一次冤大头。   在日喀则一带,羊肉不仅是食品,还可以成为礼品,它带有祝福贺喜的特点。在新婚大喜、乔迁之喜、房屋封顶等庆典中,在供桌上摆上一整只的半干半湿羊肉。前来祝贺的人,每人也会带来一整只羊肉作为贺礼,并在羊的空肚内塞满羊毛,以示祝福吉祥。现代社会打乱了传统的价值观念,送来的羊肉有好有坏,有些人生怕主人不知道自己送的是好羊肉,就在羊肉上贴上写有自己名字的胶布,功利目的远胜过诚意。现在,羊肉也算不上是贵重物品,在交际较广的家庭,操办一次庆典后,能收到几十只甚至近百只整腔羊肉。礼尚往来,这次送来意味着下次要还情,但一下子又送不出去这么多羊肉,尴尬的主人只好摆摊卖羊肉。   羊在藏语中又称为“央嘎鲁古”,也有“央古”(招福)的作用。在举行“央古”招福仪式时,除了要五彩“达达”外,还要一只羊的右前腿。平常也有作“央古”招福的习惯,但更多的是家中有人去世,出殡前举行“央古”,以免“福”让死人带走。有些家中“央古”过后的羊腿肉,常年保存起来,直到陈年的肉块变得黄黄的。   羊除了具有以上作用,它在西藏也享受着特殊待遇。我们经常在转经路上看到,有些老年人牵着一两只肥壮的羊在转经,这些羊很通人性,主人待它们就像是对待熟悉的老朋友一样,跟它们说话,嗔怒地“责骂”它们,爱怜地“教导”它们,这就是放生羊。放生羊一旦赎命后,就成了羊中宠羊。      家中有病人或老年人想赎羊放生时,就向羊群中投掷自己的一件衣物,落在哪只羊的身上,那只羊就成了将被放生的羊,决定赎羊时一般忌讳挑拣。选定了要赎的羊,放生仪式也就开始:把屠夫叫来,让他做宰羊时的一切动作程序,将要动刀子时,主人过来阻拦,拿出钱把羊赎过去,然后在羊耳上缀上蓝、自、绿、红、黄五色的耳缀,其排列与五色经幡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