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阳光下的聚焦
摄影师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我只是去记录我看到的真实中国,希望这个社会能再多一些阳光……
我拿起相机是在1980年,真正步入纪实摄影的领域,则是1993年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之后。一晃已经十几年过去了。时值国家改革开放30年,想起来,我的镜头也跟随记录了这段历史的真实片段。
最早的时候,我在浙江老家做商业影楼摄影,平时拍一些艺术照片。那时我的摄影还没有明确的主题,随意性强。来北京学习后,我有意识地选择了纪实这条路。而我既然决心做纪实摄影,首先要挣到资金。经过几年努力,当我的口袋有了一些钱,勤俭一点能担负摄影花销的时候,我再次投入到纪实摄影创作。
我的第一个纪实主题――西部大淘金。
这个主题源于我在1989年去西藏时的见闻。我曾读到一本关于西部淘金的书,讲述了西部淘金人的艰辛生活。在通往西藏的沿途,我又看到了许多淘金人。当时西部开发工作尚未全面展开,当地的很多金矿都由“金老板”一手掌握,对环境的破坏相当严重。在海拔5000米左右,他们雇用的农民吃住条件极差,辛苦的劳作也只能赚到很少的“填腹钱”,老板对农民健康毫不在意。拍摄之初,我曾经到西宁某报社了解情况,当地的记者和我说那些地方是“不能去的”,上万人的金矿,一个外地人的生命没有任何保障,很可能就被杀了、抢了,连他们也没有去过。但是我意识到,这就是我要找的东西。 “西部大淘金”,我记录下淘金人用血肉健康换来的生活,以及良好的自然环境被金矿的侵蚀和瓦解。摄影,这个看来只是摁快门的工作,让我有了更多对社会现实的感受。
拍完“淘金”这组照片回来,我开始和北京的摄影协会交流。当时的摄影人不大会跑危险的地方,基本在做一种“快乐摄影” “旅游摄影”。后来这些照片在《中国矿业报》《工人日报》等媒体发表,引起很大的反响,不少人很惊奇,居然有人深入那么危险的地方,带回来如此惊心、精彩的片子。
通过这组照片,我有个很深的感受:利用纪实摄影的手法,可以去拍很多中国的现实问题。改革开放以后,许多媒体都侧重拍一些有关中国的发展变化、欣欣向荣的题材。好的成绩已经被记录下来了,而社会上的某些问题却被忽视了。“家丑不可外扬”的思路,使得许多媒体就算知道当地存在的问题,也不方便报道出来。作为一名自由摄影师,我不必受某个单位的约束,可以相对自由地按照自己的视角去观察、记录问题。我关注着管理层和大众媒体忽略的“边缘地带”、地方或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记录着中国的历史性变化。可以说从一开始,我就选择了一条不大平常的路。从那以后,西部始终是我关注的重点地区之一。
很多人和我聊起来,问我是依据什么理念来拍摄。我是在遵照国家法律和每年“两会”的精神做事。我会研究“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其要旨精神作为我的工作指导。前段时间,国家将环保局提升为国家环境保护部,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就和我始终聚焦的环境污染问题非常契合。同样,我的第二个纪实主题――吸毒问题,也是受到国家颁布的禁毒法令启发。20世纪90年代初,吸毒问题是个敏感话题。我发现云南省的瑞丽市吸毒问题很严重。瑞丽地处中缅边界,据说缅甸毒品80%都是通过云南边境进入中国,再转到其他地方的,吸毒及其衍生的社会问题非常突出。我选择了这个地方作为拍摄地,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比较成功的第三组照片,是“小煤窑”。1992~1993年间,国家颁布政策,允许边远地区或者国营煤矿难以开采的地方,经批准可以进行小煤窑的开采,这本来是一个好的计划。但是事态的发展超出预料,国营煤矿被成千上万个“小煤窑”侵占,煤田挖得像老鼠洞,整体破坏相当严重,塌方事故也常有发生。而且国营煤矿开采需要支搭煤井架,成本高,“小煤窑”只需要下挖两三米,用骡子车就可以运出煤来,成本和售价都非常低,这导致了很多国营煤矿倒闭、工人下岗。
当时常见于报刊的是许多歌颂煤矿工人的照片――工人高兴地采运煤、和家人一起其乐融融,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小煤窑”问题的严重性。当我1995年去乌海市拍这个选题的时候,当地群众反响已经相当强烈:几千国营煤矿工人下岗,等待每个月几十元的政府救济费,生活困难,家庭面临破裂危机,甚至有的人转到小煤窑去打工;而原本很好的草原,也被遍地的“老鼠洞”破坏惨重。我用了半个月时间,拍摄了这个主题。经《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等很多媒体发表以后,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政府出台整顿政策,也取缔了很多小煤窑。当我后来再去那里时,看到国营煤矿重新开工,下岗工人重回岗位,我感到非常欣慰。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政策开明度增大,国家也日益正视快速发展带来的弊端。通过真实记录暴露出的问题,引起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条连锁反应线让我感受到纪实摄影可以大有所为。而摄影师不应是带着镜头上路,主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